[发明专利]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7716.2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4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罗京广;王国锋;崔国居;戈琳;张志强;周卫锋;曾毅;李畅;陈小萌;郎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化工总厂 |
主分类号: | G08B29/14 | 分类号: | G08B2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报警器 检定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该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包括气体报警器检定模块,气路模块,便携式通风箱和扩散罩连接器,该扩散罩连接器位于该便携式通风箱内,用于夹持待检定的气体报警器,该气体报警器检定模块通过该气路模块连接于待检定的气体报警器,以进行气体报警器的检定。该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在提高检定工作效率3倍的同时,极大的减轻检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职业病危害风险。使气体报警器检定过程,变得方便快捷、安全、高效,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燃及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检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燃及有毒有害气体引发安全事故使得石油化工企业对油气开发、储存、加工过程的安全防护力度不断加大,可燃及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作为重要安全防护设备,采购和使用数量,正在逐年大量增加。而目前在实验室内从事气体报警器检定时,大多仍在采用通风橱内标准气瓶外供标准气体进行检定。因标准气瓶需经常搬上搬下,存在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检定工作效率低问题。而市场上出现较为先进的检定装置,大都价格过高,最重要的是它们对于便携式气体报警器,在没有电信号输出可供采集情况下,仪器通入标准气体后稳定值采集时机不能准确判断。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操作简便,提高了检定效率的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包括气体报警器检定模块,气路模块,便携式通风箱和扩散罩连接器,该扩散罩连接器位于该便携式通风箱内,用于夹持待检定的气体报警器,该气体报警器检定模块通过该气路模块连接于待检定的气体报警器,以进行气体报警器的检定。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扩散罩连接器包括底座板、弹簧、扩散罩、游动板和滑轨梁,该滑轨梁位于该底座板的上方,该弹簧位于该滑轨梁的U型槽内侧,一端与该底座板相连接,另一端与该游动板连接,该游动板连接于该弹簧,该扩散罩通过尾部气嘴穿过该游动板的通孔并与该游动板的通孔过盈配合安装于该游动板下侧,该扩散罩外接该气路模块,将连接该弹簧的该游动板沿该滑轨梁向外拉开,将待检定的气体报警器放置于该底座板上,松开该游动板,该扩散罩在该弹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待检定的气体报警器连接。
该便携式通风箱包括气路穿过孔,带有活动轴的透明活动盖板,波纹管,风向标,通风孔和排气扇,该风向标位于该便携式通风箱的箱体上部,该排气扇安装于该便携式通风箱右侧箱板上部开孔处,该波纹管在箱体外侧与该排气扇出风口过盈配合连接,该通风孔位于该便携式通风箱左侧箱板上部开孔,该气路模块通过该气路穿过孔与该便携式通风箱内的该扩散罩连接器连接,通过打开该透明活动盖板,将待检定的报警器放入该便携式通风箱内用该扩散罩连接器夹紧,在进行气体报警器的检定时,打开该排气扇,外部气体通过该通风孔抽入该便携式通风箱内并与该便携式通风箱内气体混合后迅速被该排风扇抽出经该波纹管排出。
该便携式通风箱包括充电电池和按键开关,该充电电池连接于该按键开关,该按键开关连接于该排气扇,该充电电池在该按键开关的控制下为该排气扇供电。
该气路模块包括穿板直通、手拉阀、浮子流量计、气容罐和压力表,该气容罐连接于标准气瓶,接收标准气体,该压力表连接于该气容罐,该穿板直通、该手拉阀和该浮子流量计均具有多个,单个所述穿板直通、所述手拉阀和所述浮子流量计依次连接后,连接于该气容罐,标准气体经过该气容罐后,分两路输出,一路进入该压力表,进行压力监测,另一路送至所述手拉阀,通过控制所述手拉阀开启,标准气体进入所述浮子流量计进行流量控制,经流量调整后的标准气体从所述穿板直通送出到达待检定的气体报警器。
该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还包括温湿度时间仪表,该温湿度时间仪表安装于该气体报警器检定模块的面板左上部,为检定人员提供检定规程要求的环境温度、湿度,时间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化工总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化工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77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浅沟渠结构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