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管开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9024.1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2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袁亮晨;吴春华;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00;B23Q3/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邹玲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吸附平台 磁座钻 固定架 精准定位 开孔装置 平台底座 钻头 两组 模具 轴线方向移动 可拆卸连接 磁力作用 开孔位置 可移动地 平行设置 底座 夹持 开孔 吸附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管开孔装置,包括磁座钻、吸附平台、固定架、两组模具和平台底座,其中:所述的磁座钻可移动地吸附在所述的吸附平台上;所述的吸附平台与所述的平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架与所述的平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架与两组模具是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夹持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与所述的吸附平台平行设置,所述磁座钻的钻头垂直设于所述金属管的轴线上方,并可沿所述金属管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的磁座钻与所述的吸附平台间的磁力作用可以使磁座钻钻头精准定位于开孔位置,实现金属管开孔的精准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管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制造中需要对金属管进行开孔加工,对于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孔,通常在一次精确定位后,在加工过程中仍然需要对钻床或工件进行反复定位,才能够确保其精度;且钻床容易对一些薄壁金属管造成变形等损伤,搬运过程中也容易损伤管材。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定位精准,操作简便,不易损伤管材的金属管开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金属管开孔定位不准确和操作复杂,且开孔过程中容易损伤管材的缺陷,提供一种定位精准,不易损伤管材且加工效率高的金属管开孔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金属管开孔装置,包括磁座钻、吸附平台、固定架、两组模具和平台底座,其中:
所述的磁座钻可移动地吸附在所述的吸附平台上,所述的磁座钻可沿吸附平台移动;
所述的吸附平台与所述的平台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的固定架与所述的平台底座是固定连接;
所述的固定架中设有用于穿设金属管的两通孔,两组所述的模具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的固定架的两通孔的内壁,用于夹持所述金属管的两端;
所述金属管与所述的吸附平台平行设置,所述磁座钻的钻头垂直设于所述金属管的轴线上方,并可沿所述金属管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平台与所述的平台底座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架与所述的平台底座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的固定架由至少两组盖板活动连接,每组盖板包括一上盖板和一下盖板,用于相互配合形成所述通孔;
所述的模具包括同轴贴设、尺寸由外至内逐渐变小的至少一套夹持模具,每一套所述夹持模具包括相互配合、尺寸相同的上圆弧模具和下圆弧模具,最外侧的一套夹持模具同轴贴设于所述通孔的内壁面,最内侧的一套夹持模具同轴贴设于所述金属管的外壁面,通过增减夹持模具可以夹持不同直径的金属管。
具体的,两组所述的模具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的固定架的两通孔的内壁;
所述上圆弧模具的上顶点和下圆弧模具的下端点分别垂直开设有一螺栓穿设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对应位置处也开设有螺栓穿设孔;
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模具通过在所述上圆弧模具和所述上盖板之间穿设螺栓,以及在所述下圆弧模具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穿设螺栓实现连接。
穿设于所述上圆弧模具和所述上盖板之间的螺栓的顶端面缩进于所述上圆弧模具的圆弧内表面,穿设于所述下圆弧模具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螺栓的顶端面缩进于所述下圆弧模具的圆弧内表面,可以有效避免螺栓对金属管外壁面造成损伤。
更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架和模具的材质为铝;
所述的金属管优选为薄壁金属管,例如铜镍合金管、不锈钢管、碳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9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