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变距离-多普勒图的超宽带雷达动作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9224.7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3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海;王依川;吴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杭州迈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1S13/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曹兆霞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距离 多普勒 宽带 雷达 动作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时变距离-多普勒图的超宽带雷达动作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雷达信号,并对雷达信号进行杂波滤除处理,获得杂波滤除后的雷达信号;
(2)根据杂波滤除后的雷达信号的时频分布特性判断动作是否发生,并截取动作发生的时间段;
(3)根据动作发生的时间段构建时变距离-多普勒图,具体过程为:
在对雷达信号进行杂波滤除后,根据获得的动作发生的时间段截取对应时间段内的雷达信号,得到标准动作信号;
然后,计算标准动作信号上所有距离处的雷达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三维数据立方体I(r,f,t),其中,r,f,t分别表示距离、频率以及时间;
最后,对三维数据立方体I(r,f,t)依据t轴进行组合,形成一组时变距离-多普勒图;
(4)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或自编码器提取时变距离-多普勒图的特征信息;
(5)构建动作识别网络,其包括至少一个门控循环单元和接在门控循环单元输出端的softmax分类器,利用提取的特征信息以及对应的真值标签对动作识别网络进行训练,参数确定后,获得动作识别模型;
(6)应用时,按照步骤(1)~(4)获得待识别动作的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输入至动作识别模型中,经计算输出动作识别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变距离-多普勒图的超宽带雷达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采用SVD算法将以二维矩阵形式表示的雷达信号分解成奇异值和奇异向量,并将前n个较大的奇异值置零后,重组奇异值和奇异向量,获得杂波滤除后的雷达信号矩阵,其中,n取值为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变距离-多普勒图的超宽带雷达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首先,将不同距离处的雷达信号进行叠加,并对叠加后的雷达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得雷达信号的时频分布特性;
然后,针对每个当前时间点,根据时频分布特性,计算频谱值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叠加值,以此获得当前时间点的频率能量,当频率能量超过阈值时,则认为当前时间点发生动作,以当前时间点为中心,截取时间长度为3.5~4.5s作为动作发生的时间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时变距离-多普勒图的超宽带雷达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250Hz范围内对频谱值进行叠加,以获得当前时间点的频率能量;截取时间长度为4s作为动作发生的时间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变距离-多普勒图的超宽带雷达动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自编码器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首先,构建卷积自编码器,其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其中,编码器若干个由卷积层A与最大池化层交替连接而成,卷积层A用于特征提取,最大池化层用于降低数据的空间维度;解码器由若干个卷积层B与上采样层交替连接而成,卷积层B的卷积核数量的顺序与卷积层A的卷积核数量的顺序相反,用于特征提取,上采样层用于恢复数据的空间维度;
利用由雷达信号对应的距离-多普勒图作为训练样本,以卷积自编码器的输出与输入图像的均方差作为损失函数,采用反向传播方式对卷积自编码器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截取训练好的编码器作为特征提取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杭州迈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杭州迈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922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