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9914.2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4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昱;陈梓源;崔成强;杨冠南;张凯;高健;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02 | 分类号: | B22F1/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单蕴倩;梁永健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微纳铜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由依次连通的微纳铜制备装置、原位包覆装置和收集装置组成的制备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微纳铜制备装置制备微纳铜粉;
步骤二,在原位包覆装置的真空腔放入有机包覆剂,并通过加热将真空腔中的有机包覆剂升华或汽化;
步骤三,往制备系统通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依次经过微纳铜制备装置、原位包覆装置和收集装置,微纳铜粉随惰性气体通入原位包覆装置的真空腔,升华或汽化的有机包覆剂接触并包覆在微纳铜粒子的表面;
步骤四,表面包覆有机包覆剂的微纳铜粉随惰性气体从原位包覆装置通入收集装置,将表面包覆有机包覆剂的微纳铜粉沉积在收集装置的基底上;
所述有机包覆剂为单咪唑、苯并三氮唑、烷基咪唑、烷基苯并咪唑、2-苯基咪唑、2-甲基咪唑、2-乙基咪唑、苯并咪唑,4-甲基-2-苯基咪唑、2-(2-羟基苯基)咪唑、2-咪唑烷酮、2-苯基-4-(2-噻吩基)咪唑、4,5-二苯基-2-(2-噻吩基甲基)咪唑、4-苯基-2-(3-噻吩基甲基)咪唑、5-甲基-4-苯基-2-(3-噻吩基甲基)咪唑、维生素C、聚乙烯吡咯烷酮、葡萄糖、柠檬酸、柠檬酸钠、明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阿拉伯胶、油酸、油胺、乙醇胺、三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微纳铜粉和有机包覆剂的质量比为1:0.00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包覆剂为固体状时,通过加热将有机包覆剂升华;所述有机包覆剂分散于溶剂时,通过加热将有机包覆剂汽化,所述溶剂为水、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丙酮和丁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的惰性气体的流量为1~5L/min,原位包覆装置的真空腔容积为0.1~2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和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步骤三中,还包括在通入的惰性气体中掺入还原性气体,还原性气体为氢气、甲醛、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溴化氢和二氧化硫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纳铜制备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气体输入管和气体输出管,所述气体输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微纳铜制备装置的气体输出管和原位包覆装置的真空腔连通,所述气体输出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气体输出管的一端靠近所述真空腔的底部,所述真空腔的底部设有有机包覆剂放置台;
所述真空腔的顶部设有材料收集管,所述真空腔的材料收集管和收集装置连通,所述材料收集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原位包覆装置的加热方式为油浴加热、水浴加热、电热套加热和电热板加热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原位包覆装置的加热温度为20℃~2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的基底为半导体基板、有机/无机薄膜类柔性基板或多孔基底;
所述半导体基板为有镀层或无镀层,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材质为硅、碳化硅或氮化镓;
所述有机/无机薄膜类柔性基板的材质为PI、PET、玻纤布、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和纸基中的一种;
所述多孔基底的材质为二维滤膜、泡沫镍、泡沫铜、泡沫银、泡沫铁、泡沫合金和三维石墨烯泡沫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99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