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胎压传感器结构及其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0256.4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郑胜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橙的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结构 及其 成形 方法 | ||
一种胎压传感器结构,其包含容置壳、胎压传感器、气嘴接头以及埋射体;容置壳具有容置部,容置部位于容置壳的内表面;胎压传感器置于容置部内;气嘴接头包含底座以及连接端;底座与容置壳彼此固定以限位胎压传感器;连接端自底座凸起,并且用以连接轮胎的气嘴。埋射体成形于底座的表面并邻接连接端,且埋射体封闭开口。从而,本发明可大幅提升胎压传感器的气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压传感器结构及其成形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埋射技术以使胎压传感器为一体成形的胎压传感器结构及其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胎压传感器为设置在轮胎气嘴的产品,用于检测轮胎的压力、温度等数值。胎压传感器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外壳、感应组件以及气嘴接头,而感应组件受外壳保护,并通过气嘴接头来接收轮胎气体。
如图1所示,现用的胎压传感器900的外壳多为两件式,亦即将口径相应的两个壳体910、920利用螺丝或螺纹锁附,并将感应组件930容纳于外壳的内部空间。基于组合条件的限制,壳体920的螺纹外径必须略小于壳体910的螺纹内径,否则会使两壳体无法组合。然而,由于轮胎的气体会经由气嘴接头940被导入至外壳内部,而气体会沿着前述螺纹的缝隙向外泄漏,直接导致测得的胎压降低,无法取得准确的胎压数值。上述问题在特定情况中尤为明显,例如捷运列车、采矿车、大卡车及大型客车,这类载具的特性是承载重量大,故轮胎的胎压也较一般小型车辆高。在长期使用下,现用的胎压传感器难以防止内部的高压气体外泄。
另外,现用的胎压传感器的气嘴接头系利用内置的螺帽950固定于壳体910,故壳体910的中心必须设置开孔911以供气嘴接头和螺帽950对锁;所以,胎压传感器内部的气体同样会沿着开孔911处的缝隙向外泄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胎压传感器产品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胎压传感器结构及其成形方法,其将胎压传感器的壳体改采一体式结构,同时利用埋射成形技术来封闭壳体的开口,不仅有效地简化胎压传感器结构上的复杂度,并且可大幅提高胎压传感器的气密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胎压传感器结构,其包含容置壳、胎压传感器、气嘴接头以及埋射体。容置壳具有开口,并且包含容置部与组接部;容置部位于容置壳的内表面,而组接部位于容置部及开口之间。胎压传感器置于容置部内。气嘴接头包含底座以及连接端。底座与组接部彼此固定以限位胎压传感器。连接端自底座凸起,并且用以连接轮胎的气嘴。埋射体成形于底座的表面并邻接连接端,且埋射体封闭开口。
由于本发明的容置壳仅具有单一开口,且气嘴接头位于开口同侧,当气嘴接头的底座与开口被埋射体一并封闭,则胎压传感器结构成为一体式结构。另外,在埋射体定形后,由于底座位于胎压传感器结构内部,故即便底座与容置壳之间存在空隙,气体亦会受到埋射体阻挡而不会外泄。从而,本发明不仅可简化胎压传感器结构的复杂度,且一体式结构可以准确地测量胎压,有效解决现用胎压传感器结构气密性不佳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的表面可具有至少一个埋射空间,且埋射体在成形时封闭埋射空间。通过设置埋射空间,埋射体与底座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限位而无法旋转,从而强化埋射体的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前述埋射空间可以为圆孔或多边孔,且埋射空间可以为盲孔或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气嘴接头可另包含一窄缩部,且埋射体在成形时填入窄缩部。窄缩部可增加埋射体覆盖于气嘴接头的底座的面积,进一步完善气密效果,并且提高胎压传感器结构的机械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嘴接头可以是金属材质,从而提供胎压传感器更佳的防护效果。或者,气嘴接头可以由相异的材质构成,例如连接端可为金属材质,而底座为塑料材质,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埋射体也可以为塑料材质,当底座亦为塑料时,埋射体于成形后即与底座成为一体结构。
胎压传感器结构可额外包含气密垫圈,气密垫圈设于底座与胎压传感器之间,且气密垫圈的外径大于或等于胎压传感器的外径,从而进一步防止气体逸出胎压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橙的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橙的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0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