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良粗集料石子界面的SMA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0493.0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4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B28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良 集料 石子 界面 sma 改性沥青 混凝土 桥面 | ||
1.一种基于改良粗集料石子界面的SMA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包括改良粗集料石子(1)和改性沥青玛蹄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良粗集料石子(1)是由粗集料石子内核(11)、聚合物水泥砂浆外裹层(12)和胶粘微细纤维毛层(13)组成,聚合物水泥砂浆外裹层(12)包裹粗集料石子内核(11),胶粘微细纤维毛层(13)胶粘锚固在聚合物水泥砂浆外裹层(12)之上,形成改良粗集料石子(1);所述的改性沥青玛蹄脂(2)在SBS改性沥青、少量的细集料、矿粉、纤维稳定剂、抗氧化剂和抗剥离剂构成混合物的基础上,再掺入石墨烯海绵、碳纤维丝、聚合物改性剂和橡胶改性剂,混合形成改性沥青玛蹄脂(2),加热改性沥青玛蹄脂(2)之后,投料改良粗集料石子(1),搅拌均匀后,形成改良粗集料石子(1)和改性沥青玛蹄脂(2)的SMA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运输到桥面施工现场,摊铺碾压,形成一种改性SMA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改良粗集料石子界面的SMA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良粗集料石子(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粗集料石子内核(11)洗净烘干,采用喷洒和浸渍聚合物乳液的方法,粗集料石子内核(11)的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聚合物乳液包裹层,采用喷射丙烯纤维微细纤维的方法,包裹聚合物乳液薄层的粗集料石子内核(11)的表面形成胶粘微细纤维毛层(13);
第二步:聚合物水泥砂浆外裹层(12)由水性高分子聚合物胶乳、普通硅酸盐水泥、石英砂和硅粉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多种改性助剂配制而成,首先制备干预拌砂浆,其重量配合比为:水泥15-25%、聚合物乳液8-12%、石英砂40-60%、硅粉5-10%、碳纳米管气凝胶颗粒0.5-1%、石墨烯0.05-0.1%,聚羧酸高效减水剂0.5-1%、促凝剂0.03-0.12%等搅拌均匀,然后将干预拌砂浆10kg与水4~7kg放入容器中,再次使用电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形成聚合物水泥砂浆;
第三步:将表面包裹聚合物乳液薄层已形成胶粘微细纤维毛层(13)的粗集料石子内核(11)投入到聚合物水泥砂浆之中,搅拌均匀,在聚合物水泥砂浆初凝前,取出粗集料石子内核(11),粗集料石子内核(11)的表面形成聚合物水泥砂浆外裹层(12)和胶粘微细纤维毛层(13),裹浆层厚度宜为0.5~1.0mm;
第四步:为了提高裹胶纤维改良石子骨料产品的生产速度,为了加快砂浆界面剂的凝固速度,宜采用蒸压养护措施,快速形成改良粗集料石子(1)成品,仓库储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改良粗集料石子界面的SMA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调配改性沥青,按照重量配合比为:基质沥青100份;SBS改性剂6~8份;丁苯橡胶粉4~6份,EVA聚合物改性剂3~5份;碳纤维丝4~6份;石墨烯海绵颗粒1~2份;
第二步:调配改性沥青玛蹄脂(2),按照重量配合比为:改性沥青100份;矿粉110~160份;纤维稳定剂为5~10份;抗剥落剂2~4份;抗氧剂1~2份;蓖麻油:1~2份;
第三步:进行SMA沥青混凝土备料,按照重量配合比为:改良粗集料石子(1)用量70~80%;改性沥青玛蹄脂(2)用量是20~30%;
第四步:加热改性沥青玛蹄脂(2)后,投料改良粗集料石子(1),搅拌均匀后,形成改良粗集料石子(1)和改性沥青玛蹄脂(2)混合料,运输到桥面施工现场,摊铺碾压,而形成一种改性SMA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04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画部件输入法
-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模型的电力创新人才能力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