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退水旁路治理及生态修复循环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1028.9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段云霞;孙静;周滨;刘红磊;乔楠;张彦;李慧;邢美楠;李艳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产养殖 水体 曝气氧化 潜流湿地 生态修复 絮凝沉淀 循环处理 养殖塘 表流 旁路 生态养殖系统 水体透明度 预处理技术 城市水体 底栖动物 景观水体 人工浮岛 水体环境 依次连接 内循环 再利用 资源化 总磷 去除 海绵 微生物 池塘 治理 污染物 地表 废水 湿地 河道 缺水 净化 生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退水旁路治理及生态修复循环处理方法,其中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曝气氧化塘、人工浮岛、絮凝沉淀塘、多级表流、潜流湿地;其中,通过曝气氧化塘和絮凝沉淀塘的预处理技术高效去除废水中污染物和总磷;通过多级表流和潜流湿地中植物,底栖动物以及微生物明显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体透明度,水体达到地表V类水。净化后的水体在湿地里进行循环形成景观水体。在养殖塘调水用水季节时,回用到养殖塘中,实现水产养殖资源化和再利用,形成池塘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从而改善城市水体环境;在生态缺水时可以作为城市海绵水体回补于河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和湿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产养殖退水旁路治理及湿地生态修复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集约化水产养殖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我国更为迅猛,其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产量的2/3左右,一些中小型规模养殖场,高密度、高投饵率、高换水率的开放式养殖,采用大引大排的方式,极大的消耗了水资源。由于饲料的施用、杀菌剂和消毒剂的使用,导致排出水中含有大量颗粒态与溶解态废物高氮磷、抗生素废水致河流、湖泊等水域氮磷超标,容易造成周边水域的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与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同时,当养殖水体不断积累的氨氮、亚硝态氮等浓度过高时,又会对鱼、虾类产生强烈的毒害作用,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养殖废水的净化及循环再利用成为水产养殖过程中降低水体污染、节约水资源的一个重要内容,养殖废水的处理也就成为了当前水环境治理研究的热点。
目前,大多数国内南方水产养殖采用的湖泊、水库等开展围网、拦网等养殖,以及河口、浅海、海湾等网箱、滩涂养殖等封闭性水域,以高密度养殖取得高产的养殖模式。养殖中后期粪便、残饵等排泄物大量积累,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水体自我净化能力远远低于水体富营养化速度,水域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北方淡水养殖池塘多数沿着河道湖库建设,养殖过程中,每年从附近河流引水,近80%养殖后退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回河流中,由于池塘一年集中几个月排水换水,大多池塘没有废水处理装置,直排废水直接影响周边河道环境,导致河道水质变差。
为了适应当前环保要求,保持河道湖库水质环境,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禁止在河道周边进行水产养殖,基于此,目前河道周边出现多个废弃养殖塘,通过改造废弃养殖塘为曝气调节塘、预处理沉淀塘以及多级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旁路治理和生态修复循环系统对地对养殖塘退水进行处理,实现水产养殖资源化和再利用,形成池塘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从而改善城市水体环境。
目前的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按其处理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机械、物理的方法去除水中悬浮物质和有害气体,常见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泡沫分离、逆渗透、吸附等;化学法主要是氧化处理、絮凝剂中和混凝等,尤其是所有的有害物质只是通过混凝沉积池底,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去除,水质环境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虽然还有生物处理的方式,这些方法进行的养殖废水处理受到水域面积影响,只能停留在表面。
其次,个别养殖户安装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对其养殖退水进行处理后进行回用。尽管一体化设备专门进行养殖退水处理,效果较好,但是养殖退水一年之中只有4个月进行排水,其余8个月时间设备闲置,每次运行还需要重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恢复处理系统。其次,个别养殖业是通过设置多级过滤、沉淀、沉水植物混合多级处理循环利用,尽管这些方法效果好,但是大多养殖户养殖面积有限,不可能每个养殖塘都能设置一套混合多级水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加水体中含氧量、提高pH值、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水体达到地表V类水。循环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抗外界干扰能力,当受到小于系统耐受阈值的污染时,系统将污染自动化解而继续运行下去,具有一定的纳污、除污能力,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生态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10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畜禽粪水快速厌氧发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