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1525.9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1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优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06;G02B1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为知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67 | 代理人: | 李汉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物方 像方 光学成像系统 球面透镜 凹面 凸面 光学成像技术 非球面透镜 偶次非球面 大视场角 感光芯片 人脸识别 大孔径 低畸变 高像质 滤光片 光阑 | ||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从物方至像方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IR滤光片、感光芯片,第一透镜为负焦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第一透镜的两表面均为偶次非球面,第二透镜为负焦球面透镜,第二透镜的两表面均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向像方的表面半径,第三透镜为正焦球面透镜,第三透镜的两表面均为凸面;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能满足人脸识别领域的大视场角、低畸变、高像质、大孔径、长度短要求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二维人脸识别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运用领域的扩展对成像镜头要求越来越特殊,现有的PC镜头、手机镜头等这类镜头视场角小、口径小、温度适应范围小,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等这类镜头低畸大、长度长,不能满足人脸识别领域的大视场角、低畸变、高像质、大孔径、长度短要求,因此,研发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申请公布号为CN 109557638 A,申请公布日为2019.04.02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具有凹入的像方表面;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凸出的物方表面;第四透镜,具有凹入的像方表面;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第六透镜,具有屈光力,并且具有包括拐点的像方表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朝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按照数字顺序依次设置,并且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TL/(2Y)≤1.01和1.2≤tanθ,其中,TL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成像面的距离,2Y是所述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θ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半视场角。
但这种光学成像系统不能满足人脸识别领域的大视场角、低畸变、高像质、大孔径、长度短要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能满足人脸识别领域的大视场角、低畸变、高像质、大孔径、长度短要求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从物方至像方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IR滤光片、感光芯片;
所述第一透镜为负焦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两表面均为偶次非球面;
所述第二透镜为负焦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两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向像方的表面半径;
所述第三透镜为正焦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两表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小于向像方的表面半径;
所述第四透镜为正焦球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五透镜为负焦球面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六透镜为正焦球面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七透镜为正焦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两表面均为偶次非球面;
所述第八透镜为负焦非球面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所述第八透镜的两表面均为偶次非球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优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优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15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