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调光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1603.5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游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锐尔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0 | 分类号: | G02F1/00;G02F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坦路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652 | 代理人: | 汪送来 |
地址: | 431800 湖北省荆门市京***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调光 防扩散层 调光层 隔离层 离子输送层 膜层结合力 透明导电层 颜色调节层 低辐射层 防反射层 颜色调节 结合力 均匀性 调光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动调光元件。本发明包括基片、结合力涂层、防反射层、第一防扩散层、透明导电层、第一隔离层、第一调光层、离子输送层、第二调光层、第二隔离层、低辐射层、第二防扩散层、颜色调节层。本发明可以提高电动调光元件的膜层结合力,颜色调节性,调光速度和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光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调光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调光元件。
背景技术
电动调光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材料的颜色、反射率、透射率以及吸收率等性能够根据电场的大小与极性发生可逆的变化。电动调光元件可以和不同的基材结合起来。把电动调光元件与玻璃结合起来可以形成电动调光玻璃,从而能够通过电压控制实现对玻璃光学性能的控制。电动调光玻璃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热辐射和阻止内部热扩散,节约建筑物夏天的空调费和冬天的采暖费,调节室内采光和温度,同时可以保证对室外的观赏视野。除了建筑行业,随着研发的深入,电动调光器件在无眩光镜、显示器、建筑节能玻璃、航空航天温控装置等技术领域越来越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当前的电动调光技术应用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调光速度慢、成本高、光透过率均匀性难以控制、光透过率调节范围窄等,这些都限制了电动调光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进一步对电动调光元件的构造和布局进行了创新改进,旨在提供一种调光速度快、光透过率均匀性好以及光透过率调节范围广的电动调光元件。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调光元件,包括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上依次设置有结合力涂层、防反射层、第一防扩散层、透明导电层、第一隔离层、第一调光层、离子输送层、第二调光层、第二隔离层、低辐射层、第二防扩散层、颜色调节层。
可选地,所述结合力涂层的组成包括硅的氧化物、锆的氧化物、铌的氧化物和钒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可选地,所述结合力涂层的厚度为1~300纳米,优选为1~200纳米,更优选为1~100纳米。
可选地,所述防反射层的组成包括硅的氧化物、锆的氧化物、铌的氧化物和铜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可选地,所述防反射层的厚度为1~300纳米,优选为1~200纳米,更优选为1~100纳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扩散层的组成包括钛的氧化物、钽的氧化物和锌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扩散层的厚度为1~300纳米,优选为1~200纳米,更优选为1~100纳米。
可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组成包括氧化铟锡和掺氟的氧化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可选地,氧化锡中氟的掺杂比例为1~30%;
可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00~1000纳米,优选为100~900纳米,更优选为100~700纳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层的组成包括钛的氧化物、钴的氧化物、锰的氧化物、硅的氧化物、钼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层的厚度为1~300纳米,优选为1~200纳米,更优选为1~100纳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光层的组成包括钨的氧化物、钒的氧化物、镁的氧化物、钼的氧化物、铌的氧化物和镍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光层的厚度为60~1000纳米,优选为60~900纳米,更优选为60~800纳米。
可选地,所述第二调光层的组成包括掺锂、氢或氦的锰的氧化物、钛的氧化物、铌的氧化物、锡的氧化物、镍的氧化物、钨的氧化物和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可选地,所述锂、氢或氦各自的掺杂比例为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锐尔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锐尔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16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传导眼镜
- 下一篇:基于多程声光移频技术的声光扫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