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PR1000型核电站设备分级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2560.2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3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均;邹先明;吴建文;江虹;王志武;李建;彭步虎;席超;张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10/06;G06F16/24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215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判据 核电站设备 失效状态 频度 关键度 分级 设备工作环境 设备运行 等级判定 分级管理 分级设备 分析步骤 隐性特征 合理性 判定 会议 | ||
一种CPR1000型核电站设备分级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系统待分级识别的设备清单;S2:列出需分级设备的失效状态;S3:分析步骤S2失效状态对应的设备失效后果;S4:将步骤S3获得的设备失效后果与建立的22个不同关键度判据做对比,确定设备的关键度等级;S5:将设备运行频度与建立的6个运行频度判据对比,确定设备运行频度等级;S6:将设备工作环境与建立的8个工作环境判据对比,确定设备工作环境等级;S7:将步骤S2得出的设备失效状态与建立的显隐性判据做对比,确定设备失效的显隐性特征;S8:专家评审会议对上述步骤S2~S7取得的数据进行合理性判定。本发明解决了如何进行关键度等级判定的问题,为后续核电站设备分级管理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PR1000型核电站设备分级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依据AP913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设备分级是设备管理流程的输入点,在对核电厂设备开展分级精细化管理之前必须进行设备分级识别。目前国内CPR1000型核电站尚无成熟的设备分级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PR1000型核电站设备分级识别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没有成熟的CPR1000型核电站设备分级识别方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PR1000型核电站设备分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系统待分级识别的设备清单;
S2:列出需分级设备的失效状态;
S3:分析步骤S2失效状态对应的设备失效后果;
S4:将步骤S3获得的设备失效后果与建立的22个不同关键度判据做对比,确定设备的关键度等级;
S5:将设备运行频度与建立的6个运行频度判据对比,确定设备运行频度等级;
S6:将设备工作环境与建立的8个工作环境判据对比,确定设备工作环境等级;
S7:将步骤S2得出的设备失效状态与建立的显隐性判据做对比,确定设备失效的显隐性特征;
S8:专家评审会议对上述步骤S2~S7取得的数据进行合理性判定,若上述数据专家评议会议无异议,进入步骤S9,若专家评议会议对上述数据具有颠覆性意见,则重新进行设备分级后进入步骤S1;
S9:根据步骤S8专利评审会议给出的评审意见对S2~S7取得的数据进行修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根据分级边界假设确定设备分级范围及设备清单。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3按照规定的标准失效状态列些需分级设备的失效状态。
实施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从CPR1000型核电站的设备分级识别范围和颗粒度、人员假设、设备分级涉及的反应堆运行模式、分级识别判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结合国内CPR1000型核电站运行实际,设计了共22个不同关键度层级、6个运行频度层级、8个工作环境层级、2个故障显隐性判据,为设备分级识别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解决了如何进行关键度等级判定的问题,为后续核电站设备分级管理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CPR1000型核电站设备分级识别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设备分级识别标准表格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2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