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磁共振系统的接收线圈位置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3107.3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7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伍亚军;蒋先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6 | 分类号: | G01R3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晓荣;王宝筠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磁共振 系统 接收 线圈 位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磁共振系统的接收线圈位置的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先根据接收线圈采集的回波信号获得每个线圈单元相对磁体中心的实际坐标,再根据每个线圈单元的实际坐标及在原始状态时的理论坐标获得接收线圈的形态信息,根据该形态信息和实际坐标获得接收线圈的位置。如此,该方法只需根据每个线圈单元的理论坐标以及从回波信号中获取的实际坐标便可以自动地得到接收线圈的位置和形态信息,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MRI设备操作者的工作难度,也降低了因操作者个人失误导致的成像错误发生的可能,提高了磁共振成像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磁共振系统的接收线圈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主要成像方式之一,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放射性伤害以及成像参数多样化等优点,在临床诊断上应用广泛。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先利用射频脉冲激发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再采用梯度场进行空间编码,再利用接收线圈接收回波信号,并利用傅里叶变换重建得到图像信息。其中,接收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单元,每个线圈单元通过线缆引出到连接器,并通过连接器接入磁共振系统。
接收线圈可以采用固定形状线圈,也可以采用柔性线圈。由于柔性线圈的电子元器件焊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而且外部也由柔性绝缘材料包裹,使得柔性线圈具有轻便和韧性好的优点,因而在使用时可以将柔性线圈进行旋转或折叠等形态变化,使得柔性线圈能够与不同身体部位(如腹部、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适型匹配,以便尽可能靠近成像区域,如此能够解决因扫描部位形状以及大小的不同而导致固定形状线圈无法紧贴成像区域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信噪比。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噪比,不仅需要将接收线圈尽可能靠近成像区域,还需要选择距离成像区域最近的线圈单元进行重建成像。但是,由于柔性线圈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地进行形态变化以及位置变化,因而,当MRI设备操作者使用柔性线圈时,需要操作者先在大脑中构建磁共振系统、病人和柔性线圈的三维模型,以便确定柔性线圈的位置信息以及形态信息,再根据柔性线圈的位置信息以及形态信息,选择与扫描区域对应的线圈单元进行重建成像。
然而,由于MRI设备操作者需要根据个人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确定柔性线圈的形态信息和位置信息,如此,不仅增加了磁共振系统操作的难度以及操作者的工作强度,还容易因操作者个人失误导致成像错误的发生,降低磁共振成像的准确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磁共振系统的接收线圈位置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自动获取接收线圈的位置信息以及形态信息,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MRI设备操作者的工作难度,也降低了因操作者个人失误导致的成像错误发生的可能,提高了磁共振成像的准确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磁共振系统的接收线圈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单元,该方法包括:
采集磁共振扫描时各个通道的回波信号;
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获得每个所述线圈单元相对磁体中心的实际坐标;
根据每个所述线圈单元的所述实际坐标和在原始状态时的理论坐标获得所述接收线圈的形态信息;
根据所述形态信息和所述实际坐标获得所述接收线圈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获得每个所述线圈单元相对磁体中心的实际坐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回波信号重建出每个线圈单元对应的二维图像;所述二维图像包括所述线圈单元相对所述磁体中心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线圈单元的位置信息获得对应的二维图像的重心相对所述磁体中心的坐标,将该坐标作为每个所述线圈单元相对磁体中心的实际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共振发射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 下一篇:NMR匀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