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3273.3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8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吴珍芳;彭珑珑;庄站伟;徐铮;郑恩琴;蔡更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于 染色体 面积 厚度 相关 snp 分子 标记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所述的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的SNP位点对应于国际猪基因组11.1版本参考序列7号染色体上第30342161位AG突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定上述分子标记的引物对。通过上述分子标记和引物对,可逐代筛选该SNP的优势等位基因,提高优势等位基因频率,提高猪眼肌面积和眼肌厚度,最终提高肉猪的经济效益,在猪遗传改良进展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无论是养殖数量还是猪肉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猪肉消费水平在我国总体的肉类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对畜禽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要求我们要加快培育产肉更多、肉质更好的种猪品种。如果从营养调控和生产环境等外观因素上进行改善来提高肉质,效果往往不理想。事实上,遗传因素对家畜肉品质才有决定性作用。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肉质性状是受数量性状基因座控制。在影响产肉性状的因素中,增加眼肌面积和眼肌厚度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降低背膘厚,其中眼肌面积与眼肌厚度呈正相关,并且眼肌面积和眼肌厚度均与猪肉产量相关。因此,眼肌面积和眼肌厚度与家畜的产肉性能有直接关系,是评定胴体产肉能力的主要指标。
眼肌面积是指家畜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是评价产肉性状的常用指标。眼肌面积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求积仪法、图像法、坐标纸法和公式法等。但眼肌面积是一个数量性状,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之前,人们采用QTL定位和候选基因法去鉴别其中的主效基因,但是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弊端,QTL定位置信区间比较大并且会受到不同家系群体的影响,候选基因法虽然操作简单,应用性比较强,但不能检测功能未知的基因,同样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随着猪基因组测序和高密度SNP的开发,使得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能够对众多重要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鉴定。因此,通过GWAS分析,可以得到眼肌厚度和眼肌面积的分子标记,从而提高种猪瘦肉率,为育种工作提供帮助,提高养殖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定上述SNP分子标记的引物对。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引物对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的遗传改良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其SNP位点对应于国际猪基因组11.1版本参考序列7号染色体上第30342161位AG突变;
所述的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序列中的M是A或G,导致猪眼肌面积和眼肌厚度的不同;
所述的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的SNP位点为SEQ IDNO:1序列标注位置为72位的G72-A72的核苷酸突变;
所述的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在鉴定猪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性状和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利用上述位于猪7号染色体上与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相关的SNP分子标记筛选高眼肌面积和眼肌厚度性状的猪品种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