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草莓原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3714.X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4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家清;吴伟;刘巧;夏宏义;肖涛;王华玲;程均欢;陈世芬;余莉;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杨远见 |
地址: | 442714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草莓 种苗 成活率 质量 方法 | ||
1.一种提高草莓原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方法,包括草莓原种苗的步骤:
(1)原种苗的选择:选用组培脱毒苗或未结果的健康植株萌发的匍匐茎苗作为原种苗;
(2)原种苗分级、假植:10月~11月,对原种苗按照植株大小和健壮程度进行一级、二级和三级分级,于设施大棚内作畦,进行假植,株行距10 cm*15 cm,浇足定根水;
(3)假植后保墒、促发新根:假植后立即覆盖厚度0.010 mm~0.025 mm的白色地膜,保墒、促发新根;覆盖1周后,撤除地膜;
(4)水肥管理:撤除地膜后,立即叶面喷施高磷的复合液体叶面肥1次,浓度1000 倍~1500 倍液,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
整个生长周期内,保持土壤疏松和适度湿润,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温度控制在2℃~28 ℃;
(5)植株管理:在假植过程中,及时摘除花蕾、老叶、杂草;
(6)病虫害防治:病害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虫害防治蚜虫和螨类;
于假植后0 天~3 天、18 天~21 天防治炭疽病各1次;
于11月中下旬、次年1月中下旬防治白粉病各1次;
于11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次年1月中下旬、次年2月中下旬防治灰霉病各1次,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螨类防治与蚜虫防治同时进行,于11月中下旬、次年1月中下旬进行防治1次,
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的原种苗选用的根系长度介于0.1 cm~2.0 cm进行分级,共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1.0 cm≤根系长度<2.0 cm为一级原种苗;
根系长度0.5 cm≤根系长度<1.0 cm为二级原种苗;
根系长度0.1 cm≤根系长度<0.5 cm为三级原种苗;
对一级、二级和三级原种苗进行差异化植物营养调节管控,其中三级原种苗苗于假植后第2周、第4周分别各浇施高磷苗期水溶肥或平衡水溶肥1次,浓度800倍~1000倍液;
二级原种苗于假植后第2周浇施高磷苗期水溶肥或平衡水溶肥1次;
一级原种苗不浇施肥料,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2次即可,促使原种苗整齐度趋于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草莓原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的原种苗假植于设施大棚内,假植后立即覆盖厚度0.010 mm~0.025 mm的白色地膜,保墒、促发新根;覆盖1周后,撤除地膜;
撤除地膜后,立即叶面喷施高磷的复合液体叶面肥1次,浓度1000 倍~1500 倍液,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
定植3周后,进行原种苗成活率、新根发生数量和生长势调查,原种苗成活率达98.8%,新根发生数量8~10条,叶色浓绿、生长势强、基本封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草莓原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的原种苗病虫害防治基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病虫害发病规律和特征,掌握关键防治节点,合理选择药剂进行防治;
防治炭疽病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5%咪鲜胺微乳剂800倍~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
防治白粉病选用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1000倍液、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00倍~200倍液;
防治灰霉病选用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20%速克灵烟剂80~100克/667m 2;
防治蚜虫选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1500倍液或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00倍~3000倍液;
防治螨类选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倍~3000倍液或45%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8000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7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