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体温贴的人体体温实时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5286.4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8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果;林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温芯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H04W4/38;G01K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宏升;黄磊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温 物联网 服务器集群 实时监测系统 移动接收终端 接收终端 人体体温 体温数据 互联网服务器 通信模块 通信实现 移动测量 远程测量 高低温 推送 窄带 报警 采集 传输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物联网体温贴的人体体温实时监测系统,包括物联网体温贴、接收终端、移动接收终端、服务器集群;其中,物联网体温贴采集体温数据传输到服务器集群,服务器集群再推送体温数据到接收终端和移动接收终端。本发明使用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通信模块实现直接与互联网服务器通信实现实时远程测量体温、移动测量体温、远程高低温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体温贴的人体体温实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保持正常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体温的监测、分析具有一定的医学意义,可用于判断、定位人体不同的体征状态。体温通常是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有称为体核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目前体温测量所使用的工具及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水银体温计或玻璃体温计,其由玻璃制成,内有随体温升高的水银柱。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通家庭被广泛使用,一些药店就可以买到水银体温计。但考虑到水银体温计中的汞危害,许多国家都已经对其采取了禁止措施,例如早在1992年,瑞典就已禁止销售所有含水银的医疗设备。在我国并未禁止使用水银体温计,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通家庭被广泛使用,。来自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生产水银体温计耗汞109.25吨,相当于218.5亿支标准含汞节能灯的用汞量。国内每年大约生产1.2亿支含汞体温计,而我国每年因水银体温计破损而当做废物处理的水银就有10吨以上。
电子体温计由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器,纽扣电池,专用集成电路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组成。能快速准确地测量人体体温,与传统的水银玻璃体温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量时间短,测量精度高,能记忆并有蜂鸣提示的优点,尤其是电子体温计不含水银,对人体及周围环境无害,特别适合于家庭、医院等场合使用。
红外体温计又可分为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和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接触式体温计常见的有耳温计、额温计,一般只要一秒钟采集时间,就能从耳朵测得准确体温。测量时将测温头插入耳道,按着上端的测温持续一秒钟,就可从液晶屏上读出精确至少数点后一位的准确体温。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最常见的是额温枪,可远距离实现对人体温度的测量。只需将探头对准额头,按下测量钮,仅2至3秒钟就可得到测量数据,适合急重病患者、老人、婴幼儿等使用。但在使用初期,使用者由于不太熟悉这种操作方式,可能会得到几个不同的测量数据,一般来讲实测最大值即是所要数据。
蓝牙体温计能够实现对人体体温的实时测量,但是其与接收终端传输数据的有效距离一般为8-10米,有遮挡物的情况下传输距离会大大缩短。
另外,可弃式体温计、感温胶片,其均是利用热敏感化学材料的温度特性,不同温度下颜色不同实现温度测量,但一般只能实现初步判断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无法准确测量体温。
综上所述,以上测量设备、方法中,目前以前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两种在医疗、家用使用较广泛,主要以其测量精度、成本具有一定优势。但这两种测量仪器无法实现对人体体温的实时测量(蓝牙体温计除外),在医疗行业中主要依靠医护人员进行现场采集、人工录入的方式进行信息的采集。因此随着电子技术、移动终端功能的丰富,一种可实现人体体温实时监测、移动监测、远程监测、远程报警、数据分析的电子体温计需求也愈来愈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体温贴的人体体温实时监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物联网体温贴的人体体温实时监测系统,包括物联网体温贴、接收终端、移动接收终端、服务器集群;其中,物联网体温贴采集体温数据传输到服务器集群,服务器集群再推送体温数据到接收终端和移动接收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温芯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温芯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5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