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滑道梁安装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5623.X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高雷雷;范增国;张永红;魏永祥;郭红斌;张旭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张海燕 |
地址: | 45000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控制 承台 钢结构滑道 调高螺母 桥梁顶推 预埋螺栓 钢管柱 滑道梁 固定钢管 固定螺母 施工成本 市政桥梁 走行轨道 柱本体 顶推 走行 施工 穿过 公路 铁路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滑道梁安装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钢管柱本体和承台,所述的承台内设置有预埋螺栓,所述的钢管柱本体通过第一调高螺母穿过预埋螺栓与承台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调高螺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用于固定钢管柱本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滑道梁安装质量好、精度高,节省施工成本,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可以为桥梁顶推施工提供可靠的走行轨道,保证桥梁顶推走行平稳、安全高效,适用于铁路、公路和市政桥梁顶推施工中的滑道梁安装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滑道梁安装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在铁路、公路和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线路交叉问题,通常采用顶推工艺完成桥梁跨越施工。滑道梁是顶推施工的走行轨道受力结构,承载着顶推箱梁的全部重量,其安装的平整度决定箱梁顶推施工是否顺利。而常用的安装控制方法存在标高控制繁琐、返工量大、成形精度不够等诸多不足和缺陷。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需要一种高效、高精度的钢结构滑道梁安装控制方法,满足桥梁顶推的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滑道梁安装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结构滑道梁安装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钢管柱本体和承台,所述的承台内设置有预埋螺栓,所述的钢管柱本体通过第一调高螺母穿过预埋螺栓与承台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调高螺母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用于固定钢管柱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一调高螺母内均设置有垫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管柱本体顶面通过调节螺栓与滑道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螺栓上设置有第二调高螺母,用于调节滑道梁顶面的标高。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调高螺母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用于固定滑道梁。
一种钢结构滑道梁安装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准备,检查钢管柱本体、承台内设置的预埋螺栓、钢管柱本体1顶面设置的调节螺栓以及滑道梁的质量及精度,必要时进行校正;
步骤2):安装第一调高螺母以及第一调高螺母内设置垫板,钢管柱本体,调节第一调高螺母以及第一调高螺母内设置垫板,精调钢管柱本体的垂直度,并校正其顶面标高;
步骤3):安装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一固定螺母内设置的垫板,用混凝土填充钢管柱本体与承台间的空隙,固定钢管柱;
步骤4):安装第二调高螺母,吊装滑道梁,调节第二调高螺母,精调滑道梁顶面标高,并校正其平面位置;
步骤5)安装第二固定螺母,用混凝土填充滑道梁与钢管柱间的空隙,固定滑道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滑道梁安装质量好、精度高,节省施工成本,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可以为桥梁顶推施工提供可靠的走行轨道,保证桥梁顶推走行平稳、安全高效,适用于铁路、公路和市政桥梁顶推施工中的滑道梁安装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未本发明滑道梁精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管柱,2—第一固定螺母,3—预埋螺栓,4—第一调高螺母,5 —承台,6—滑道梁,7—第二固定螺母,8—第二调高螺母,9—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56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式桥梁模板作业台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移动式内模台车的箱涵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