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泄漏的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5684.6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赵东;杨建中;刘卫;陈正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0 | 分类号: | F16F9/30;F16F9/32;F16F9/36;F16F9/34;F16F9/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9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杆 缸盖 阻尼流体 波纹管 多方向 阻尼器 粘滞流体阻尼器 粘弹性材料 无泄漏 耗散 减振 活塞 滑动密封 活动空间 活塞杆轴 体内活塞 阻尼作用 副缸体 挤压缸 限位环 法兰 缸体 密封 泄漏 环节 | ||
1.一种无泄漏的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包括:
缸体,缸体内部填充阻尼流体;
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内部,并且与所述缸体内壁之间滑动间隙配合,活塞将缸体内腔分隔为两个腔室,活塞上开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作为阻尼流体的流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筒体、连接在筒体一端的第一缸盖、以及连接在筒体另一端的第二缸盖;所述活塞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缸盖后与一法兰连接;活塞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缸盖后与活塞杆缸盖连接;
副缸体,与缸体上的第二缸盖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活塞杆的运动提供空间;法兰和副缸体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对外安装的接口;
第一波纹管,连接在法兰及第一缸盖之间,将第一活塞杆包裹在内,第一波纹管内部填充阻尼流体;
第二波纹管,连接在活塞杆缸盖和第二缸盖之间,将第二活塞杆包裹在内,第二波纹管内部填充阻尼流体;
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上分别设有供阻尼流体串流的槽孔;
所述第一缸盖的中心处设有供第一活塞杆穿过的第一活塞杆孔,所述第一活塞杆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活塞杆的杆径,第一活塞杆的杆壁和第一活塞孔之间设有第一环形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二缸盖的中心处设有供第二活塞杆穿过的第二活塞杆孔,所述第二活塞杆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活塞杆的杆径,第二活塞杆的杆壁和第二活塞孔之间设有第二环形柔性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泄漏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柔性连接件和第二环形柔性连接件均为高耗散粘弹性材料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盖上的槽孔包括多个第二槽孔单元,多个第二槽孔单元围绕所述第一活塞杆孔周围均布;所述第二缸盖上的槽孔包括多个第二槽孔单元,多个第二槽孔单元围绕所述第二活塞杆孔周围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泄漏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盖的内壁和第二缸盖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对活塞进行限位用的限位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泄漏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为高耗散粘弹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泄漏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上分别设有用于灌注阻尼流体的灌注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泄漏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上安装有球铰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无泄漏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活塞杆轴向运动后,缸体内活塞两侧的腔室分别发生相同的体积变化,活塞一侧的阻尼流体被挤压后经活塞上的阻尼孔流入另一侧的腔室,同时,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分别被挤压或拉伸,被挤压波纹管内的阻尼流体流入缸体内,而缸体内另一侧腔室的阻尼流体可以流入被拉伸波纹管内;第一活塞杆与第一缸盖之间的环形柔性连接件为第一活塞杆提供多方向的转动、拉伸和压缩能力;第二活塞杆与第二缸盖之间的环形柔性连接件为第二活塞杆提供多方向的转动、拉伸和压缩能力;
利用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将阻尼流体完全密封在内部,第一活塞杆和第一缸盖之间、第二活塞杆和第二缸盖之间均仅为滑动配合,对活塞杆运动起导向作用,而无密封要求,消除了滑动密封环节,避免了阻尼器的泄漏风险;
阻尼流体分别经第一缸盖在第一波纹管及缸体内自由流动;经第二缸盖在第二波纹管和缸体内自由流动,活塞杆运动过程中各腔室体积变化始终相等,不会因阻尼流体体积的过压缩造成活塞杆运动卡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56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阻尼弹簧
- 下一篇:一种频率自感应阻尼调节减振器复原阀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