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氨废水电解装置酸洗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6563.3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4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冯向东;张贺;陈彪;徐浩然;沈叔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7 | 分类号: | C02F1/467;C02F1/6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0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装置 酸洗 流量调节阀 含氨废水 在线pH计 后置 前置 含氨废水进口 化学药剂 建设成本 控制系统 酸洗成本 酸洗过程 酸洗系统 装置运行 自动实现 电动阀 氨氮 两套 强酸 串联 进出口 节约 进口 出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氨废水电解装置酸洗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电解装置、电动阀、在线pH计、进出口氨表和流量调节阀;含氨废水进口处设有流量调节阀和进口氨表,出口处设有出口氨表;前置电解装置与后置电解装置串联,两套电解装置之间设有在线pH计,前置电解装置中溶液的pH值较后置电解装置中溶液的pH置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再需要设置额外的酸洗系统,简化了设备,节约了建设成本;不用添加额外的酸洗化学药剂,降低了酸洗成本。酸洗过程中不用暂停氨氮电解装置,提高了装置运行效率。酸洗操作全过程都由控制系统自动实现,提高了装置的可操作性。并且避免了强酸的使用,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氧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氨废水电解装置酸洗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化学氧化技术是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其通过催化活性电极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氧化中间物有效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电化学氧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技术而广受青睐,是最可能被工业化应用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
电化学氧化法用于处理氨氮废水,目前已有专利申请(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578267.7、201810207990.4、201721520710.2、201810666277.6、201820345842.4)。电化学氧化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废水中的钙镁离子容易在电极上结垢,结垢后的电极不仅电解效率受到影响,还容易发生极板击穿导致的严重损坏。因此,常规的电解设备均需定期酸洗,通常需要设计和配备酸洗系统,并额外加入盐酸等酸洗药剂。酸洗系统的配备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增大了建设成本;定期酸洗步骤增大了运行的复杂性,还影响了氨氮废水处理的连续进行;酸洗药剂带来了高昂的药剂成本,也增加了强酸性药剂使用的危险性。
目前无需添加额外酸洗药剂的含氨废水电解装置仍未见公布,因此亟待设计一种采用零化学药剂物理方法实现含氨废水电解装置酸洗的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零化学药剂物理方法实现含氨废水电解装置酸洗的系统及方法。
含氨废水电解装置酸洗的系统,包括电解装置、电动阀、在线pH计、进出口氨表和流量调节阀;含氨废水进口处设有流量调节阀和进口氨表,出口处设有出口氨表;前置电解装置与后置电解装置串联,两套电解装置之间设有在线pH计,前置电解装置中溶液的pH值较后置电解装置中溶液的pH置低;两套电解装置的两端口处分别设有电动阀;所有电动阀、流量调节阀和电解装置均接入远程控制系统;含氨废水由流量调节阀和进口氨表流入,依次流经电动阀、前置电解装置、在线pH计、后置电解装置和电动阀,并由出口氨表流出为产品水。
作为优选:每套电解装置均依次由进水泵和电解槽组成,并设有独立的排氢口。
作为优选:电解装置分为电解装置1和电解装置2,电解装置1的两端口处分别设有电动阀1和电动阀2,电解装置2的两端口处分别设有电动阀3和电动阀4;当电解装置1作为前置电解装置、电解装置2作为后置电解装置时,电动阀1、电解装置1、在线pH计、电解装置2和电动阀4依次串联;当电解装置2作为前置电解装置、电解装置1作为后置电解装置时,电动阀3、电解装置2、在线pH计、电解装置1和电动阀2依次串联。
含氨废水电解装置酸洗的系统的酸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系统运行前,首先保持电动阀2和电动阀3关闭,自动或手动打开电动阀1和电动阀4,使废水由进水泵依次通过电解装置1和电解装置2进行氨氮电解去除,得到水质合格的出水;此时电解装置1为前置电解装置,电解装置2为后置电解装置;
2)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在线pH计实时监测废水经过前置电解装置后的出水酸度,并自动或手动调节前置电解装置的电流强度来控制其出水pH值在2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6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