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6750.1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6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贤;林逸承;杨创丞;洪凯尉;林峻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电路 | ||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包含第一驱动开关、第二驱动开关及一电流调节单元。第一驱动开关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源及第一发光元件。当第一驱动开关被导通时,用以接收第一电源提供的第一电流。第二驱动开关电性连接于第二电源及第二发光元件。当第二驱动开关被导通时,用以接收第二电源提供的第二电流。第二发光元件的负极端电性连接于第一发光元件的正极端。电流调节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二发光元件的负极端及该第一发光元件的正极端。当电流调节单元被禁能时,第二电源提供的第二电流按序流经第二发光元件及第一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关于一种驱动电路,特别涉及能提供电流以驱动发光元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是指发光二极管(LED)的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微发光二极管技术能使LED的体积小于100微米,以实现每个像素单独定址、单独驱动,具有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应时间快等特点。此外,由于微发光二极管无需额外的背光源,因此还具有节能、机构简洁、体积小、超薄等优势。
虽然微发光二极管具有前述优势,且能使显示器的体积更为轻薄,但对于微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而言,仍存在有许多可改良精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为一种驱动电路,包含第一驱动开关、第二驱动开关及电流调节单元。第一驱动开关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源及第一发光元件。当第一驱动开关被导通时,用以接收第一电源提供的第一电流。第二驱动开关电性连接于第二电源及第二发光元件,当第二驱动开关被导通时,用以接收第二电源提供的第二电流。第二发光元件的负极端电性连接于第一发光元件的正极端。电流调节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二发光元件的负极端及第一发光元件的正极端。当电流调节单元被禁能时,第二电源提供的第二电流按序流经至第二发光元件及第一发光元件。
据此,在驱动电路同时驱动第一发光元件及第二发光元件时,由于第一发光元件及第二发光元件是被同样的第二电流所驱动,因此,能使第一发光元件的亮度趋近于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且减轻电路整体的功率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所示出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2A~图2E图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所示出的驱动电路的各种运行模式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所示出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驱动电路
200 驱动电路
110 第一驱动开关
120 第二驱动开关
130 电流调节单元
230 电流调节单元
S1 第一控制信号
S2 第二控制信号
S3 调节信号
S31 第一调节信号
S32 第二调节信号
T1 第一晶体管开关
T2 第二晶体管开关
T3 第三晶体管开关
L1 第一发光元件
L2 第二发光元件
I1 第一电流
I2 第二电流
I21 一部分的第二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6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