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7326.9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颜丙峰;王光耀;李伟林;李培霖;赵渊;谷小会;刘敏;石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32 | 分类号: | C10L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刘铁生;王伟锋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匹配 性油煤浆 配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煤洗选、破碎和干燥,将干燥后的煤磨成煤粉;将煤粉与重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催化剂,搅拌,制成油煤浆;所述的煤符合以下要求:挥发分≥37%;氢碳原子比≥0.75;惰质组含量≤20%;镜质体反射率≤0.65;所述重油符合以下要求:灰分≤1.0%;在100℃时其动力黏度≤1500mPa.s;氢碳原子比为0.7~1.70;芳香度大于0.20。该方法所配制的油煤浆具有高匹配性,可避免油煤浆中的煤与重油发生分层而使油煤浆沉积于预热器或反应器中并因局部过热造成结焦的问题,同时能充分发挥煤和重油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煤和重油的转化率及油收率,从而更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及煤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煤油共炼技术是将煤与重油共加氢制取清洁燃料油的工艺技术,其总体目标是在煤液化的同时将重油提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煤油共炼过程中,煤与重油、催化剂等首先要配制成油煤浆,然后通过泵输送进入反应器进行共加氢反应。但是,并非所有的煤种和重油都适用于煤油共炼技术,其中煤与重油之间会存在匹配性的问题。若煤与重油的匹配性较差,则会出现煤与重油分层的现象,将油煤浆沉积于反应器内,使其由于局部过热而造成结焦等问题,且煤和重油的协同作用也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煤与重油的匹配性是制约煤油共炼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该方法配制的油煤浆具有高匹配性,能够避免油煤浆中的煤与重油在预热器或反应器中发生分层的现象,使油煤浆沉积并因局部过热而造成结焦的问题,同时高匹配性的油煤浆能够充分发挥煤和重油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煤和重油的转化率及油收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煤洗选、破碎和干燥,将干燥后的煤磨成煤粉;
2)将煤粉与重油按一定比例混合;
3)加入催化剂,搅拌,制成油煤浆;
其中,所述的煤符合以下要求: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其无水无灰基挥发分≥37%;其氢、碳原子的个数比≥0.75;其去矿物基惰质组含量≤20%;其镜质体反射率Rmax≤0.65;
所述的重油选自石油基重油和/或煤基重油,其符合以下要求: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其灰分≤1.0%;其石油基重油的机械杂质含量≤0.6%和/或煤基重油的甲苯不溶物含量≤9.0%;在100℃时其动力黏度≤1500mPa·s;其氢、碳原子的个数比为0.7~1.70;其芳香度大于0.2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其中以干燥基质量百分含量计,步骤1)洗选后煤的灰分≤12%。
优选的,前述的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其中以干燥基质量百分含量计,步骤1)干燥后煤的水分≤4%。
优选的,前述的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其中所述的煤粉的粒径≤0.15mm。
优选的,前述的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其中所述的煤选自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或气煤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前述的高匹配性油煤浆的配制方法,其中所述的石油基重油选自页岩油、重质原油、稠油、催化裂化油浆、渣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煤基重油选自高温煤焦油、中温煤焦油、低温煤焦油或气化焦油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7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