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酚酸C在制备保护缺血脑组织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7430.8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1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范骁辉;陆晓燕;薛捷;张禄权;李辉;李白玲;何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343 | 分类号: | A61K31/343;A61P9/10;A61P25/00;A61P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酚酸C 缺血脑组织 损伤 制备 脑缺血 新用途 缺氧 应用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了丹酚酸C的新用途,具体地说,丹酚酸C可制备保护缺血脑组织损伤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缺氧损伤作用,且效果明显,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丹酚酸C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丹酚酸C在制备保护缺血脑组织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脑在缺氧情况下,糖酵解作用增加3-10倍,大量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细胞内酸中毒发展快且严重。糖酵解时仅产生少量ATP,由于能量来源不足,脑细胞不能维持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K+、Mg2+、HPO4+自细胞内逸出,Na+及Ca2+进入细胞内,脑细胞的氧化代谢功能受到损害。缺氧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降低,脑血流灌注易受全身血压下降影响而减少;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肿胀和血管内皮细胞水泡样变性,使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当脑血流恢复后血液仍不能流到这些缺血区,造成区域性缺血或梗塞,以后发展致脑实质不可逆性损害。缺氧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某些代谢产物在组织内积聚,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因素,形成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脑血流进一步减少,引起严重的脑细胞代谢障碍,以后形成脑萎缩。
丹酚酸C来源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纯度:98%以上,检测方法HPLC。
中文名:丹酚酸C
别名:丹参酚酸C
英文名:Salvianolic acid C
分子式:C26H20O10
分子量:492.44CAS:115841-09-3
理化性质:无定形黄色化合物,[α]14/D+70°(c=0.12,乙醇)。
UV:
λmax(EtOH)nm(lgε):202(4.79),215(sh,4.52),288(4.40),
312(4.32),340(4.31)。FDMSm/z:493(M++1)。1HNMR。
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根供药用,具有活血祛瘀、镇静安神、消肿止痛等良好功效,在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两大部分。丹参的传统应用方式为水煎液,因此,水溶性成分应是其重要的药效成分。最初分离出的水溶性成分为丹参素(β-3,4-二羟苯乳酸),是各种丹酚酸的基本化学结构,如丹酚酸A是由一分子丹参素与两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而丹酚酸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其它酚酸类化合物还包括丹酚酸C、丹酚酸D、丹酚酸E、丹酚酸F、丹酚酸G、丹酚酸H、丹酚酸I、迷迭香酸、紫草酸等。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丹酚酸C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丹酚酸C在抗脑缺血缺氧损伤的药效作用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无法得到丹酚酸C在用于制备保护缺血脑组织损伤药物的应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丹酚酸C在制备保护缺血脑组织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有利于对丹酚酸C的深入研究,具有开发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丹酚酸C在制备保护缺血脑组织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前述丹酚酸C在制备保护缺血脑组织损伤药物中的应用中,所述丹酚酸C的分子式为:C26H20O10,分子量为:492.44,结构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7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