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遥感信息提取与多旬降水耦合的农业旱情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8391.3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5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覃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T5/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感信息 降水 数据信息资料 旱情监测 农业旱情 遥感区域 遥感图像 耦合的 监测 预处理 大范围监测 遥感技术 准确度 等级判定 降水频率 评估分析 数据整合 图像处理 图像读取 图像数据 信息耦合 分类器 编程 干旱 评估 发布 分析 | ||
本发明属于旱情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信息提取与多旬降水耦合的农业旱情监测方法,包括对遥感区域资料、遥感图像资料和近期的多旬降水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遥感区域资料和遥感图像资料进行预处理和图像处理,对多旬降水数据信息资料进行降水频率分析,并通过编程实现图像读取、显示;通过分类器把图像数据划分为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同类别;遥感信息与降水数据整合;评估分析、等级判定;将评估后的旱情信息和旱情发展曲线图进行公开发布。本发明利用遥感技术对旱情信息进行监测,能够满足大范围监测的需要,通过将遥感信息进行提取并与多旬降水信息耦合,提高了旱情监测的准确度,并能够发映出干旱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旱情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遥感信息提取与多旬降水耦合的农业旱情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干旱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指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与从土壤中获取的水分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且差异维持时间较长,从而导致植物因缺水而出现发育问题,使得产量有所降低。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度的不断上升,我国各地几乎每年都爆发了农业干旱现象,给种植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从而使得当年的农产品供应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通过早期对农业干旱做出评价,调整农作物的耕种方式、耕种时期和收获时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农业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证农业产量。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农业干旱监测预测进行了大量的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但是大多数模型模拟的土壤湿度与实测值往往存在一定偏差,对区域农业旱情监测预测准确度低,容易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传统方法对土壤水分主要进行单点观测,难以满足实时、大范围旱情监测的需要。
遥感技术宏观、客观、迅速和廉价的优势及其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为旱情监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遥感技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物光谱信不仅可以宏观监测地表水分收支平衡情况,还能微观的反映由于水分盈亏引起的地物光谱和地表蒸散变化: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获取速度可以达到实时或近实时,适合于大范围的旱情分析。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资源越来越丰富,数据分辨率越来越高,数据重访周期越来越短,但是遥感数据源的可获得性问题仍然存在。遥感技术需要使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数据集合进行综合分析。当前,多数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价格较高,为干旱监测而购买卫星遥感影像花费昂贵,在水利抗旱减灾实际应用中难以承受。但是干旱是一个逐步累计的过程,其对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使用某一时刻、某地卫星数据计算出的干旱等级只能描述当时当地的水分亏缺状况,不能反映出干旱发生、发展全过程。
(1)现有的旱情监测方法准确度低,容易产生不利影响,难以满足实时、大范围旱情监测的需要;
(2)遥感监测方法只能描述当时当地的水分亏缺状况,不能反映出干旱发生、发展全过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遥感信息提取与多旬降水耦合的农业旱情监测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遥感信息提取与多旬降水耦合的农业旱情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资料收集:对遥感区域资料、遥感图像资料和近期的多旬降水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2)资料预处理:对遥感区域资料和遥感图像资料进行预处理和图像处理,对多旬降水数据信息资料进行降水频率分析,并通过编程实现图像读取、显示;
(3)信息分类:通过分类器把图像数据划分为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同类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8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