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9719.3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3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夏亮;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凯认证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45 | 分类号: | H04B17/345;H04B17/336;H04B17/391;H04L12/26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周子轶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信号 共存 干扰 测试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在该测试方法中,包括搭建包含信号处理单元、电波暗室、干扰单元、衰减单元、接收单元的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系统,干扰设备单元与衰减单元连接,信号处理单元获取混合信号,通过对混合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与基准信号比对计算丢包率评定干扰强度。在该测试系统中,包括信号处理单元、电波暗室、干扰单元、衰减单元、接收单元,干扰单元包括第一干扰设备、第二干扰设备,衰减单元的输出端与接收单元通讯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对干扰单元的共存干扰进行信号处理。本申请的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结构简单,并能够对多个干扰信号进行互扰强度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科技的发展,各种无线设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在使用中,以现有的使用环境和条件,无法做到所有的无线设备基于同一个服务系统,导致人们在使用无线设备中,只能使用多种协议支持下并存的无线设备,进而造成无线设备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对于无线设备间的互相干扰需要确认,在现有的测试要求中,支持单个无线产品的测试设备,但是无法模拟多个无线产品的互扰。与此同时,支持多个检测通道的测试设备,需要通过多个发射单元与干扰设备结合,并通过多种信号处理方式对干扰强度进行判别,设备结构复杂。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方法,通过干扰设备相互间作为彼此的发射端或干扰端,进而在现有的支持单个无线设备检测的设备上,结合混合信号和分离信号的获取,并通过获取的信号与基准信号计算比对丢包率,最后通过丢包率判定相互间的干扰强度,设备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该种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系统。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方法,包括:搭建包含信号处理单元、电波暗室、干扰单元、衰减单元、接收单元的无线信号共存干扰测试系统,其中,所述干扰单元、所述衰减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波暗室内,所述干扰单元包括第一干扰设备、第二干扰设备;将所述第一干扰设备、所述第二干扰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衰减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将所述衰减单元输出的信号进行混合,所述接收设备接收该混合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获取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混合信号,通过对该混合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与基准信号比对计算丢包率评定干扰强度。
进一步地,通过合路器将所述衰减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进行混合,其中,所述衰减单元包括第一可调衰减器、第二可调衰减器,所述第一可调衰减器与所述第一干扰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可调衰减器与所述第二干扰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干扰设备、所述第二干扰设备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信号发生器,两个所述信号发生器间通过频率合成芯片获取第一基准信号,通过第一基准信号与混合信号比对计算丢包率评定干扰强度。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基准信号与混合信号比对计算丢包率评定干扰强度,包括:
计算丢包率小于或等于3%,判定信号共存干扰强度弱;
计算丢包率大于3%并小于7%,判定信号共存干扰强度中等;
计算丢包率大于或等于7%,判定信号共存干扰强度强。
进一步地,通过对该混合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与基准信号比对计算丢包率评定干扰强度,包括:
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一端连接分路器,所述分路器读取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混合信号并对该混合信号进行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凯认证服务(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德凯认证服务(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9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