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昆虫自装式观察解剖过渡盒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0354.6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泰;李娜;周慧;贾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盛斗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2;G09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昆虫 观察 解剖 过渡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昆虫自装式观察解剖过渡盒加工设备,包括可调式昆虫诱导单个抓取电晕翻转机构,螺旋无损下滑传送机构,昆虫观察装置制备机构,昆虫观察装置制备箱和昆虫观察装置装载箱,所述昆虫观察装置制备箱设于昆虫观察装载箱正上方,所述昆虫观察装置制备机构设于昆虫观察装置制备箱中,所述螺旋无损下滑传送机构设于昆虫观察装置制备箱外侧壁上,所述可调式昆虫诱导单个抓取电晕翻转机构设于螺旋无损下滑传送机构上。本发明属于生物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利用黑光灯引诱电晕昆虫实现螺旋无损传送并将快速成型的延展性溶胶材料用于对昆虫进行自装式包裹的观察解剖过渡盒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昆虫自装式观察解剖过渡盒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昆虫行为学是研究昆虫的行为类型、模式及其行为产生机制的一门科学。昆虫行为学又有昆虫行为生态学、昆虫行为生理学、昆虫行为遗传学等分支。虫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事昆虫研究的人称作昆虫学家,遍及全球的昆虫学家对昆虫进行观察、收集、饲养和解剖试验。
在动物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中,为了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要经常对体型较小的昆虫等微小生物先进行观察再进行解剖。目前,在此类的观察解剖实操中,一般是让学生手持放大镜对待观察物体直接观察,由于昆虫的体型较小,很难对其进行固定,昆虫的爬行或飞行会增加手持放大镜观察昆虫的难度,不便于操作;或者是使用现有的生物实验用昆虫观察盒,但在使用前需要用手将昆虫一个一个抓取放进昆虫观察盒中,在放入观察盒的过程中需要一只手托住观察盒,一只手将观察盒的盒盖打开,将昆虫放入观察盒中并将盒盖盖上时容易导致昆虫逃脱;另外对于一些体型较小的昆虫,在抓取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对其造成损伤,而且直接用手抓取非常慎人,严重影响观察者的心情,影响观察的效果;现有生物实验用昆虫观察盒一般是在观察盒顶部设置盒盖,在盒盖表面固定一块放大镜,通过放大镜对观察盒内的昆虫进行观察,但由于盒盖为固定式,无法对昆虫侧面进行观察,且放大镜观测的角度较小,极大的限制了对昆虫的观察角度;同时,昆虫在观察盒内一般为静态,当需要对昆虫的行走状态进行观察时,需要摇晃观察盒,由于观察盒的内壁较硬,摇晃观察盒会使昆虫与观察盒内壁撞击,容易造成昆虫死亡,不利于后续对昆虫进行观察、解剖等,且现有的生物实验用昆虫观察盒成本高昂,制作工艺复杂,需多次回收重复利用,对于一些非专业的机构来说,现有的生物实验用昆虫观察盒成本高,生物实验用昆虫观察盒发放给学生后极易因操作不当造成损坏,对学校等教育机构造成损失,不便于昆虫观察解剖教学的推广,此外,当实验人员人数多时,需将大量昆虫观察盒搬运并分发给实验人员,大量生物实验用昆虫观察盒堆积一起重量大,不方便搬运。
申请号为201620484317.1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昆虫观察盒,包括下盒体、上盒体、盒盖和放大镜片;所述下盒体的顶部敞口,上盒体的底部敞口,所述上盒体罩在下盒体的顶部;所述上盒体的顶部设有呈圆柱状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的外围套有支撑套筒,所述放大镜片放置在支撑套筒的顶部;所述盒盖罩在支撑杆套筒的外部,并将放大镜片固定压在支撑套筒上,在盒盖的顶部设有圆孔,该圆孔的直径略小于放大镜片的直径。该昆虫观察盒使用时需要观察者将上盒体取下,然后抓取昆虫放进下盒体中,再将上盒体盖在下盒体上,在抓取放置昆虫时昆虫易逃脱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每次观察时都需要用手抓取,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用手抓取非常慎人,严重影响观察者的心情,对观察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易造成观察结果不准确,放大镜片为固定设置,仅能观察到部分区域,观察范围和角度存在局限性,而摇晃观察会使昆虫与内壁产生碰撞易造成昆虫死亡,不利于后续对昆虫的观察、解剖等工作的进行,且当大量昆虫观察盒堆积一起搬运时,重量大,不易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盛斗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盛斗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03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