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级式隔离型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0523.6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1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锋;谢少军;丰瀚麟;李周洋;陈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麦格安倍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797 | 分类号: | H02M7/797;H02M3/155;H02M3/33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施昊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级式 隔离 三相 双向 ac dc 变换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单级式隔离型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该变换器包括交流侧电感、交流侧电容、三相全桥、双向开关、变压器端电位双向箝位开关、单相全桥、隔离变压器、整流/逆变单相全桥、直流侧滤波电感和直流侧滤波电容。采用低频扇区开关选择以及高频全桥移相相结合的组合控制方式。本发明采用电流源型AC/DC结构,实现了buck类型的整流模式,避免了以往boost整流模式的启动冲击问题,同时仅用单级功率变换电路实现了电气隔离,高频隔离变压器原副边都只有一个全桥结构,功率流通和续流阶段均只需流过两个功率管,减小了传输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微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单级式双向A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直流微网作为新兴的供电形式,其研究和应用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直流微网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与电力系统融合的产物,涉及变流装置、运行控制、故障保护、电源规划、系统架构和通信协议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直流微电网与交流电网的接口AC/DC变换器作为连接两种网络的纽带,负责调控整个微电网的能量平衡,是直流微网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大功率场合,通常考虑采用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它是保证微网正常运行的关键变换器。
三相双向AC/DC根据是否具有直流侧电感可以分为两大类:电流源型和电压源性AC/DC变换器;根据是否存在高频隔离变压器又可以分为隔离型和非隔离型。
由三相桥式电路构成的非隔离三相电压源型AC/DC变换器,在整流工作时直流侧呈升压特性,三相380V交流电压经其变换后直流电压通常达600~800V,通常需要通过隔离变压器或者在后级加DC/DC变换器进行降压后才能接到低压直流母线上。此外,电压源型AC/DC变换器的整流模式是升压(boost)类型,存在启动冲击问题,需要在功率传输路径中加入启动限流措施,影响变换器效率和功率密度,同时,升压型电路在空载或轻载工作时,系统的闭环控制也存在较大的难度,难以兼顾控制的稳定性和快速动态响应特性。
隔离型AC/DC变换器通常需要两级式结构,一种是在前级加入工频隔离变压器,这会导致变换器整体体积重量大、成本高;另一种是在后级加入高频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但是两级式功率变换对系统效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现有的高频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宽电压变化范围条件下的特性较差,这种变换器难以适应宽输入输出电压变化的应用需求。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8988676A)中通过采用单级式隔离型结构,省去了两级式变换器中间母线的大体积解耦储能电容,能够提高变换器的效率,但是该软开关型的单级式结构采用了两个移相全桥电路串联,导致功率传输需要流经四个功率器件的沟道,从而产生较大的传输损耗,影响了变换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单级式隔离型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麦格安倍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麦格安倍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0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驱动直流或交流负载的隔离式功率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 下一篇:电容感应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