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海洋生物趋光性原理的鱿钓捕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1045.0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唐峰华;蒋科技;刘健;李子牛;王帅杰;李灵智;杨嘉樑;黄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9/02 | 分类号: | A01K79/02;A01K79/00;A01K8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鱿鱼 捕捞 水深 水下集鱼灯 船舷 滑轮装置 集鱼灯 趋光性 鱿钓船 海洋生物 钓线 鱿钓 渔场 钓具 降落伞式 连接绳索 鱼群 保护罩 反光罩 移动式 钢圈 海况 海流 海锚 绞机 上拉 下端 鱼灯 开水 通电 下放 节能 吸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海洋生物趋光性原理的鱿钓捕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寻找渔场,在天黑之前找到渔场并确定位置;根据海流流向和海况,鱿钓船抛下降落伞式海锚,固定好鱿钓船;通过船上绞机下放具有钢圈保护罩的水下集鱼灯,放置水深200~300米,放置到需要水深后通电打开水下集鱼灯,吸引鱼群;天黑时打开具有反光罩的水上集鱼灯,水上集鱼灯分布在船舷两侧;将水下集鱼灯通过连接绳索上拉至水深50~100米;在船舷两侧临时安装好移动式滑轮装置,利用滑轮装置放下专用鱿鱼钓线,所述鱿鱼钓线下端连接有鱿鱼钓具,进行鱿鱼捕捞作业。本发明具有节能、节省劳力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捕捞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鱿鱼捕捞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海洋生物趋光性原理的鱿钓捕捞方法。
背景技术
鱿鱼属于海洋头足类动物,据世界权威渔业专家分析,全球海洋中头足类资源的总储量为5000万吨至1亿吨,而目前全球每年的捕捞量约360万吨,其中70%左右是鱿鱼。鱿鱼为一年生鱼类,捕捞量过低是一种浪费,捕捞量过大也可能导致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断裂,需要适度适量。在大洋中鱿鱼为中上层鱼类,洄游路线长,洄游海域广,适宜生产温度为6-20℃,在海平面下深及300米左右范围游动。
鱿鱼钓,就是利用鱿鱼的趋光性,将附有塑料发光体的鱼钩放进海里,鱿鱼缠住鱼钩无法脱身。在公海海域水层非常深,一般渔船的普通海锚是探不到海底的,开展深海钓鱿鱼,用灯光而不用鱼饵,难度较大。由围网捕捞到灯光诱捕,是一场不小的革命,但是将这项技术完善、并成熟应用于鱿鱼钓,结合一个降落伞式的海锚稳定船只从而达到捕捞目的。光源是光诱鱿钓渔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灯光的有效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同时还可以诱集更多的鱿鱼,从而提高钓获率和渔获量。其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很多,如集鱼灯种类、集鱼灯布置、灯具附属物采用、不同船型最适光强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海洋生物趋光性原理的鱿钓捕捞方法,节能,节省劳力,有利于提高捕捞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海洋生物趋光性原理的鱿钓捕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寻找渔场,在天黑之前找到渔场并确定位置;
(2)根据海流流向和海况,鱿钓船抛下降落伞式海锚,固定好鱿钓船,所述降落伞式海锚包括锚伞、伞绳、转接头、主绳、副绳、浮球、重锤、垂绳和连接绳,所述锚伞的开口端沿周向通过伞绳与转接头连接,所述主绳一端与转接头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鱿钓船,所述浮球与重锤之间通过垂绳连接,所述副绳一端与垂绳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鱿钓船,所述锚伞的顶部通过连接绳与垂绳连接;
(3)通过船上绞机下放具有钢圈保护罩的水下集鱼灯,放置水深200~300米,放置到需要水深后通电打开水下集鱼灯,吸引鱼群;
(4)天黑时打开具有反光罩的水上集鱼灯,水上集鱼灯分布在船舷两侧;
(5)将水下集鱼灯通过连接绳索上拉至水深50~100米;
(6)在船舷两侧临时安装好移动式滑轮装置,利用滑轮装置放下专用鱿鱼钓线,所述鱿鱼钓线下端连接有鱿鱼钓具,进行鱿鱼捕捞作业。
所述转接头为三角架与圆环架连接结构,所述伞绳与转接头的三角架连接,所述主绳与转接头的圆环架连接。
所述鱿钓船上设有从船体伸出的铁链,所述主绳和副绳连接在铁链上。
所述浮球上设有信号灯和彩旗。
所述水下集鱼灯包括灯泡、重锤底环、灯帽和保护罩,所述灯泡上端安装在灯帽下,所述保护罩上端与灯帽连接、下端与重锤底环连接,所述保护罩由若干钢棒和若干钢圈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1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声纳探测的主动诱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车式渔轮主体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