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掉电报警电路及报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1128.X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8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黄道斌;汤利文;庹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繁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唐博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掉电 报警 电路 方法 | ||
1.一种掉电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掉电检测模块、微处理器、备用电源模块、供电模块、第一网络VBAT、第二网络VCC、第三网络PWR_OUT和第四网络V_IN;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掉电检测模块,其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备用电源模块,其第四引脚连接所述供电模块;
所述掉电检测模块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三极管(Q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十一电阻(R11)、第十电阻(R10)和第一可控精密稳压源(Q4);
第四网络V_IN连接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第八电阻(R8)以及第十电阻(R10)连于一点,该点连接第一可控精密稳压源(Q4)的参考极,并连接第十电阻(R10)后再接地;第一可控精密稳压源(Q4)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第六电阻(R6)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并连接第三电阻(R3)于第二网络VCC;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网络VCC,集电极与第八电阻(R8)、第十一电阻(R11)以及第七电阻(R7)相连接,第十一电阻(R11)接地;第七电阻(R7)连接微处理器的第一引脚,
当微处理器识别到掉电信号时,将电池电压升压到高于VH的电压,并通过物联网模块向服务器上传掉电信号;
服务器获取掉电信号,并将上传成功信号回传给物联网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通过物联网模块获得上传成功信号,并停止设备升压供电,
报警低阈值电压VL和高阈值电压VH计算如下:
其中,VREF为第一可控精密稳压源(Q4)的参考电压,VCC为第二网络VCC的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电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用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第一充电模块(P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一保险丝(F1)和第二电容(C2);
其中,第一电池的正极、第一网络VBAT、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连接至第一充电模块(P1)的第三引脚;第一网络VBAT进一步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并进行分压,且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的连接点于微处理器的第二引脚相连进行AD采集,计算并得到第一电池的实际电压;第一电阻(R1)连接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源极接地,栅极连于微处理器的第三引脚,第一场效应管(Q1),且当微处理器的第三引脚输出高电平时,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否则不进行充电;第一保险丝(F1)连接第一电池的正极和第一网络VBAT;第一充电模块(P1)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网络VCC并连接第二电容(C2),起到滤波和储能作用,第二电容(C2)的另一头接地,
其中,第一充电模块(P1)为MCP73831T-2ATI/OT芯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电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升压模块(P2)、第三电容(C3)、第九电阻(R9)、第二场效应管(Q3)、第四电容(C4)、第一三极管(Q5)、第十二电阻(R12)、第十四电阻(R14)、第二二极管(D2)和第十三电阻(R13);
其中,第一网络VBAT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进行滤波和储能;第一网络VBAT连接于第二场效应管(Q3)的源极,第二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第九电阻(R9),上拉电压到电池电压,并连接第一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基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并连接微处理器的第四引脚;第一升压模块(P2)的第一引脚连于第四电容(C4)并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3)的漏极,第四电容(C4)另一头接地;第一升压模块(P2)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第三网络PWR_OUT,第三网络PWR_OUT对整个掉电报警电路进行供电;第一升压模块(P2)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一升压模块(P2)的第二引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最终连于微处理器的第四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繁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繁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11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流钳
- 下一篇:通信终端的掉电告警方法和通信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