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理标本制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1547.3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雷欢;李利娜;胡沙沙;晏红;施星臣;牛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鹤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理 标本 制作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病理标本制作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蜡块切片过程中相邻蜡片首尾互相粘连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跷跷板结构的平板,平板的右端向下摆动至水池内时,备用载玻片被推入水池并落在平板上,此时通过转动毛刷辊使切好的蜡片及时从楔形块滑下,避免粘在刀刃上并与接下来的蜡片首尾粘连,滑下的蜡片进入到水池中并通过水的张力展平,平板右端向上摆动使蜡片逐渐贴附到载玻片上,载有蜡片的载玻片通过平板按照切片的顺序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在上下等间距排列的隔板上;整个操作全自动化,节省了时间,避免了人工分离粘连在一起的切片时损坏蜡片和打乱切片顺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病理标本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病理标本制作时取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置于融化的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成为蜡块,对蜡块进行切片,一般切片厚度在4~6μm,把切好的蜡片放在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将略皱的蜡片自然展平,使用载玻片将蜡片从水面上捞出并倾斜载玻片去除其上的余水,然后将承载有蜡片的载玻放入烘箱内烘烤,脱去组织间隙的石蜡。
目前使用全自动石蜡切片机对蜡块进行切片,在切片的过程中切好的蜡片的末端会粘切片机的刀具的刀刃上,由于切片机是连续对蜡块进行切片的,因此相邻的蜡片首尾会互相粘连,等切好后还需要将其一片一片分开,蜡片厚度在4~6μm之间,非常薄,在分离粘连的蜡片的过程中极易损坏到蜡片,另外在分离蜡片的时候很可能会将切片的顺序打乱,影响后续的观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病理标本制作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蜡块切片过程中相邻蜡片首尾互相粘连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台面上有一个由上至下向前倾斜的楔形块,楔形块的斜面上开有一个左右方向的水平通槽,通槽内装有一个可自转的毛刷辊;楔形块前方有一个置于工作台台面上的水池,水池的右侧有一个固定在工作台台面上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面上有一个滑槽,滑槽的下端面与水池的上端面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滑槽内有一个可在其内部左右往复运动的横板,支撑板上端面上固定有一个置于滑槽上方且横截面为U形的前端开口的U形框,U形框内由上至下依次叠放有多个载玻片且最下层的载玻片置于滑槽内;水池左侧有一个左右方向放置的平板,平板为跷跷板结构,当平板右端向下摆动时,平板右端可置于水池内,当平板左端向下摆动时,平板上的载玻片从左端滑道到右端;平板左侧有一个可上下移动且右端开口的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固定有多个上下等间距排列的隔板,当左右往复运动的横板到达位移的最右端时第一箱体向下运动的距离为一个隔板的厚度与相邻两个隔板间距之和。
本发明使切好的蜡片滑入水中,避免了与接下来的蜡片粘连,与水接触的蜡片展平后附在载玻片上并从水中被捞出,载有蜡片的载玻片按照切片的顺序依次排列,整个操作全自动化,节省了时间,避免了人工分离粘连的蜡片时损坏蜡片和打乱切片顺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去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和护板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C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D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A-A向截面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E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2中B-B向截面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F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2中第一齿轮、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2中往复丝杠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2中竖板、滚珠、梯形块和永磁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未经鹤壁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1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