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1854.1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6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平;王天洪;吴金才;张亮;郭胤初;舒嵘;王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1B1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光棱镜 透射 反射 准直光 角锥棱镜 快速测量 空间激光 光轴 发明装置结构 测试系统 平行光管 原点 自准直 仓板 出射 回转 离轴 入射 会聚 变形 卫星 返回 | ||
1.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包括单模光纤激光器(1)、准直镜(2)、一号分光棱镜(3)、光吸收体(4)、二号分光棱镜(5)、角锥棱镜(6),衰减片(7)、离轴平行光管(8)、CCD相机(9)和被测系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单模光纤激光器(1)发射自由激光在准直镜(2)的焦点处发射,经过准直镜(2)准直后进入一号分光棱镜(3)分成两束50:50的均匀光,其中一束激光透过一号分光棱镜(3)被光吸收体(4)吸收;另外一束光经一号分光棱镜(3)反射进入二号分光棱镜(5)在此分为50:50的均匀光,二号分光棱镜(5)经过反射经过衰减片(7)后进入系统中;二号分光棱镜(5)经过透射进入到角锥棱镜(6)回转180度出射,再经过二号分光棱镜(5)反射进入到另一系统中;经角锥棱镜(6)回转180度后透过二号分光棱镜(5)及一号分光棱镜(3)进入离轴平行光管(8)汇聚到CCD相机(9)中,形成自检测光斑,为初始定标光斑;把调整好的系统放到被测系统(10)中,被测系统(10)由安装板(10-1)、基准镜(10-2)、基准镜(10-3)组成;测量时,首先将基准镜(10-3)反射光调制到自检光斑位置,然后读取基准镜(10-2)返回来的光斑质心,通过读取两个光斑的质心坐标差值Δ的一半,并除以所选的离轴平行光管(8)的焦距f的比值,光轴的同轴精度δ为:
δ=Δ/2f
单位为ura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准直镜(2)面形偏差RMS值小于λ/10@632.8nm,其折射率误差小于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分光棱镜(3)和二号分光棱镜(5)为分光比50:50,分光角度为45°±5″,两组水平通光面的平行度精度小于5″,各通光面面形偏差RMS值小于λ/10@632.8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吸收体(4)采用钙钛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锥棱镜(6)的回转精度小于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衰减片(7)的面形偏差RMS值小于λ/10,衰减倍率为0.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轴平行光管(8)的系统波差优于λ/15@632.8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CD相机(9)像素大小采用4.4umX4.4um。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量空间激光载荷光轴变化的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1)单模光纤激光器(1)与准直镜(2)关系调节:利用单模光纤激光器(1)的一端引入激光经过准直镜(2)准直,准直光经过一号分光棱镜(3)反射后进入平行光管并在焦面光束分析仪上成像,通过调节单模光纤激光器(1)的光线出射端面与准直镜(2)的相对位置,使得准直光在光束分析仪上成像点最小,将单模光纤激光器(1)与准直镜(2)固定为一个整体为准直光组,完成准直镜(2)与单模光纤激光器(1)的调节;
2)离轴平行光管(8)与CCD相机(9)调节:首先将所需波长固定到4m平行光管焦点处,在平行光管前发出平行光束,将离轴平行光管(8)与CCD相机(9)初步固定在基准工装内,调节CCD相机(9)到离轴平行光管(8)相对位置,使得光斑成像点最小位置,然后将离轴平行光管(8)和CCD相机(9)固定为一个整体,完成离轴平行光管(8)和CCD相机(9)的调节;
3)准直光组与CCD相机组调节:首先,将两个准直光组相互准直之后固定好,然后将一号分光棱镜(3)放置在两准直光组中间,然后一起放置于平行光管前,第一准直光组经过一号分光棱镜(3)反射进入平行光管,对面的第二准直光组反射后的出射方向加入角锥棱镜(6),使进入的光经过角锥棱镜(6)后进入平行光管内,然后调节一号分光棱镜(3)的旋转方向,使两束准直光打入到平行光管的点在焦点重合,并固定一号分光棱镜(3),此时在将角锥棱镜(6)用CCD相机组代替,调节CCD相机组,使光斑在CCD相机组的探测器中心位置并固定,然后取下反射进入CCD相机组的准直光组改换成光吸收体(4)。完成准直光组与CCD相机组的调节;
4)在固定好的准直光组和CCD相机组的一号分光棱镜(3)前增加二号分光棱镜(5),并在透射路和反射路对面分别置一个角锥棱镜(6),并将透射路的角锥棱镜(6)固定,调节二号分光棱镜(5)使经过透射进入角锥棱镜(6)然后在经过二号分光棱镜(5)反射再次经过另外一个角锥棱镜(6)原路返回到CCD相机组光斑在CCD相机组探测器中心后,固定二号分光棱镜(5)。此时系统设备调制完毕;
5)衰减倍率确认:首先第一路激光经过一号分光棱镜(3)反射,能量为基础能量的0.5倍,然后进入二号分光棱镜(5)反射,反射后进入系统能量为基础能量的0.25倍出射出射;另一路激光经过一号分光棱镜(3)反射,能量为基础能量的0.5倍,然后经过二号分光棱镜(5)透射,透射后能量为基础能量的0.25倍出射到角锥棱镜(6),经角锥棱镜(6)再次反射到二号分光棱镜(5),在经二号分光棱镜(5)反射进入系统能量为基础能量的0.125倍出射出射;为平衡能量,在第一路的加入0.5倍衰减片(7),即能量也为基础能量的0.125倍出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18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