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新型引接线的工厂化预制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2009.6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2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军;李磊;翟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晨鸣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4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新型 接线 工厂 预制 变压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新型引接线的工厂化预制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变压器主体以及与变压器主体连接设置的新型变压器引接线,新型变压器引接线包括变压器引线,变压器引线上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铜铝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绝缘包扎、分支地线、接地验电环、避雷器引线组件以及C型线夹,套设有可伸缩绝缘套和拉链式防尘套,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包扎处设有引线紧固布线板,C型线夹的安装位置处于避雷器引线远离接地验电环的一侧,避雷器引线设有至少三个转接弯折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变压器引接线的工厂化预制,制作过程简单,提高施工效率,配合可伸缩绝缘套、拉链式防尘套及转接弯折部实现了设备的拆装方便便于收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新型引接线的工厂化预制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网高压、特高压系统的逐步完善,形成“三纵三横”、“三交四直”的骨干输电线路,为中东部及沿海地区可靠供电提供了坚实后盾。但目前我国城村配网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国网公司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着重强调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的工作要求。配电变压器及其台区是低压配电网的主要设备,其安装建设及其运行稳定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用户体验。
随着智能配电一体化台区的推广,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2016版),促进配网标准化建设,其中10kV一体化柱上变台和配电一二次成套设备分册为配电网一体化台区建设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但在目前的配电台区建设中,大多数的结构附件需要在现场制作、安装,造成了台区建设时间长,现场工作量大,材料浪费严重。在导线制作环节(尤其是变压器引接线),包括了导线的截取、折弯、剥线、C型线夹安装、绝缘子安装等关键工序,工序复杂、耗时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新型引接线的工厂化预制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新型引接线的工厂化预制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以及与变压器主体连接设置的新型变压器引接线,所述新型变压器引接线包括变压器引线,所述变压器引线上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铜铝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绝缘包扎、分支地线、接地验电环、避雷器引线组件以及C型线夹,所述变压器引线上套设有可伸缩绝缘套和拉链式防尘套,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包扎处设有引线紧固布线板,所述C型线夹的安装位置处于避雷器引线远离接地验电环的一侧,所述避雷器引线组件包括避雷器引线,所述避雷器引线设有至少三个转接弯折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可伸缩绝缘套的上端设有电动提拉收纳装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拉链式防尘套的顶端设有防尘套收纳仓。
制作所述的带有新型引接线的工厂化预制变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电杆高度和不同的应用场合,截取相应长度的变压器引线和避雷器引线;
2)将变压器引线放置在引线折弯平台上,对变压器引线做导线折弯处理,弯折完成后在变压器引线弯折处及以下部分套设可伸缩绝缘套并将电动提拉收纳装置设置在可伸缩绝缘套的顶端;
3)找出变压器引线上避雷器引线的安装位置、接地验电环的安装位置,并对避雷器引线的安装位置、接地验电环的安装位置以及变压器引线的两端进行剥线处理,并在避雷针引线上额外接出分支地线,安装前将避雷针引线截断成三段并在截断处焊接转接弯折部;
4)在变压器引线的一端和避雷器引线远离变压器引线的一端压接铜铝端子,并用接线端子绝缘包扎进行固定,即得到变压器引线初步件;
5)将变压器引线初步件放置在组装平台上,再利用引线紧固布线板对其进行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晨鸣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晨鸣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2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