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多宝鱼肠炎病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2018.5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742 | 分类号: | A61K35/742;A61K35/741;A61P1/0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多宝鱼 肠炎 复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多宝鱼肠炎病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复合制剂按下列质量比的物质组成:噬菌蛭弧菌原粉3‑5份,枯草芽孢杆菌原粉1‑3份,地衣芽孢杆菌原粉1‑3份,凝结芽孢杆菌原粉1‑3份;所述噬菌蛭弧菌原粉的浓度为3.69×107 pfu/g~3.70×107 pfu/g,枯草芽孢杆菌原粉的浓度为1.2×1010 cfu/g~1.5×1010 cfu/g,地衣芽孢杆菌原粉的浓度为1.2×1010 cfu/g~1.5×1010 cfu/g,凝结芽孢杆菌原粉的浓度为1.2×1010 cfu/g~1.5×1010 cfu/g。这种复合制剂具有治疗多宝鱼肠炎病的疗效,并且该复制制剂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解决现有治疗多宝鱼肠炎病的化学药物容易引起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难题,无毒副作用,更安全环保,更能够保障多宝鱼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病治疗药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多宝鱼肠炎病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宝鱼,学名:大菱鮃,具有性格温顺、体形优美、肌肉丰厚白嫩、骨刺少、内脏团小、出肉率高、鳍边和皮下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口感良好、风味独特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自引进多宝鱼工厂化养殖以来,养殖病害也呈多发态势,多宝鱼工厂化养殖中常见并且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是肠炎病(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技术.中国水产,2015,12:84-85.)。多宝鱼肠炎病的主要症状为:肛门红肿外翻,肠壁发炎,有时腹腔有积水(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技术.中国水产,2015,12:84-85.)。目前,多宝鱼肠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抗生素(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技术.中国水产,2015,12:84-85.),但这些治疗药物容易污染养殖水质环境,引起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不仅加大了养殖户对该病控制的难度,而且还污染了多宝鱼的品质。鉴此,本发明制备了一种治疗多宝鱼肠炎病的复合制剂(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绿色无毒副作用产品,旨在为多宝鱼肠炎病的无公害控制提供新产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多宝鱼肠炎病的复合制剂,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多宝鱼肠炎病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列质量比的物质组成:噬菌蛭弧菌原粉3-5份,枯草芽孢杆菌原粉1-3份,地衣芽孢杆菌原粉1-3份,凝结芽孢杆菌原粉1-3份;所述噬菌蛭弧菌原粉的浓度为3.69×107pfu/g~3.70×107pfu/g,枯草芽孢杆菌原粉的浓度为1.2×1010 cfu/g~1.5×1010 cfu/g,地衣芽孢杆菌原粉的浓度为1.2×1010 cfu/g~1.5×1010 cfu/g,凝结芽孢杆菌原粉的浓度为1.2×1010 cfu/g~1.5×1010 cfu/g。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噬菌蛭弧菌原粉4份,枯草芽孢杆菌原粉2份,地衣芽孢杆菌原粉2份,凝结芽孢杆菌原粉2份。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
按上述质量比称取噬菌蛭弧菌原粉、枯草芽孢杆菌原粉,地衣芽孢杆菌原粉,凝结芽孢杆菌原粉;先将枯草芽孢杆菌原粉和地衣芽孢杆菌原粉在25-35℃条件下均匀搅拌混合,搅拌速度50-100 r/min,搅拌时间0.5-1.0h,然后再与凝结芽孢杆菌原粉再均匀搅拌混合,搅拌速度50-100 r/min,搅拌时间0.5-1.0h,最后再与噬菌蛭弧菌原粉均匀搅拌混合,搅拌速度50-100 r/min,搅拌时间0.5-1.0h;三次搅拌混合过程均处于密闭状态,温度25-35℃,搅拌速度50-100 r/min,搅拌时间0.5-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20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