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流除磷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除磷SBR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412099.9 申请日: 2019-05-17
公开(公告)号: CN110015818B 公开(公告)日: 2022-05-24
发明(设计)人: 李冬;王文琪;刘博;曾辉平;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C02F101/16;C02F101/10
代理公司: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刘萍
地址: 100124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连续流 硝化 耦合 厌氧氨 氧化 sbr 工艺
【说明书】:

连续流除磷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除磷SBR工艺属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装置包括原水水箱、连续流除磷亚硝化反应器、调节水箱、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水箱;生活污水分别进入连续流除磷亚硝化反应器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生活污水首先进入连续流除磷亚硝化反应器厌氧阶段,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碳源,通过接种除磷颗粒污泥厌氧释磷;高溶解氧反应器好氧除磷;而后经低溶解氧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氨氧化菌将氨氮转变为亚氮。连续流除磷亚硝化反应器的出水经出水水箱调节水量后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亚氮在厌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与氨氮反应,生成氮气。该工艺在节约能耗的基础上,解决了生活污水存在的碳源不足问题,实现脱氮除磷。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连续流除磷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除磷SBR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厂大多都是以连续流工艺运行,采用连续流形式更能符合实际运行环境,具有更好的实际工程意义。而脱氮除磷一直是污水处理的热点,氮和磷的排放都难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在生活污水碳氮比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通过除磷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并且能够节约能耗。

颗粒污泥具有生物量高、沉淀性能好以及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对于颗粒污泥的研究大多集中好氧颗粒污泥,而对于除磷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研究相对较少。与传统异养生物脱氮相比,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无需曝气供氧,以无机碳作为碳源,能够节省曝气量,节约能耗,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

通过连续流除磷亚硝化的高低曝气创造了良好的除磷环境和有利于富集氨氧化菌,淘汰亚硝酸盐氧化菌,实现亚硝酸盐积累。好氧吸磷的过程优先于硝化过程,因此先通过高曝气少时间进行好氧吸磷,再通过低曝气多时间将氨氮氧化成亚氮,而亚硝酸盐氧化菌对氧的亲和力低于氨氧化菌对氧的亲和力,因此低溶解氧能够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实现亚氮的积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流除磷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除磷SBR工艺,实现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高效节能同步脱氮除磷,解决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碳源不足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连续流除磷亚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除磷SBR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活污水原水水箱1、连续流除磷亚硝化SBR反应器2、二沉池3、调节水箱4、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5、出水水箱6;生活污水由第一进水蠕动泵1.1、第二进水蠕动泵1.2从生活污水原水水箱1分别进入连续流除磷亚硝化反应器2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5。

连续流除磷亚硝化反应器2由三个容积相同的SBR反应器组成,按照水流方向为第一反应器2.1设为厌氧区、第二反应器2.2设为高曝气好氧区Ⅰ、第三反应器2.3设为低曝气好氧区Ⅱ,分别通过连接管2.4连接,各设有第一搅拌器(2.5)、第二搅拌器(2.6)、第三搅拌器(2.7),好氧区通过设有第一曝气饼(2.11)、第二曝气饼(2.12)的曝气系统进行充氧;连续流除磷亚硝化SBR反应器2通过二沉池连接管3.1与二沉池3连接;二沉池3通过污泥回流泵3.2与连续流除磷亚硝化第一反应器2.1相连接。二沉池的出水进入调节水箱4,然后通过第三进水蠕动泵4.1将含有亚氮的出水泵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5,厌氧氨氧化反应器5内置搅拌器5.1,出水进入出水水箱6。

污水在此装置中的处理流程为:

生活污水通过进水泵进入连续流除磷亚硝化反应器2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5。在连续流除磷亚硝化反应器内,厌氧阶段下聚磷菌吸收挥发性脂肪酸并以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形式贮存体内,进行厌氧释磷。进入到短时间高曝气阶段之后,聚磷菌利用聚羟基脂肪酸酯为碳源和能量,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好氧吸磷的过程优先于硝化过程,通过pH的氨谷及溶解氧的转折点,发现好氧吸磷的终点,继而进入低曝气阶段,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在氨氧化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氮,通过低溶解氧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使硝化过程停留在亚氮阶段,出水进入二沉池3中,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3.2回流至连续流除磷亚硝化第一反应器2.1厌氧阶段。二沉池3的上清液进入到调节水箱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20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