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2328.7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4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谭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8 | 分类号: | H04W4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薇蕾;吴敏 |
地址: | 401336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穿戴 设备 通信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终端 | ||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可穿戴设备的驻网倾向性模式,驻网倾向性模式与驻网优先级相关联,驻网优先级用于指示驻留网络时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多个终端能力等级各自的优先级;确定待驻留网络的网络版本;根据网络版本以及驻网优先级,将优先级最高且与所述网络版本相适配的终端能力等级确定为优选终端能力等级;采用优选终端能力等级与所述待驻留网络进行通信。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同时兼顾数据传输、覆盖增强与待机时间的可穿戴移动设备通信方法,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在不同版本的网络部署中自适应地实现兼顾数据传输能力、覆盖增强水平与待机时长的目的,优化可穿戴设备的通信兼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可穿戴类产品的细分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这类设备通常要求小巧与便携,意味着通信设备中的各类必选组件都有不断小型化的演进需求。如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因为设备空间的局促使得传统通信设备通常必选的2条或以上的接收天线通路变得极为挑战。同时,即使工程设计人员尽力保证了2条接收天线通路在可穿戴设备中获得保留,极为局促的空间也会带来2条接收天线由于物理距离过小实质获得的天线辐射性能跟单接收天线之间的差异极小,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
截止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的R12版本(Release 1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技术中具备单天线工作能力的终端能力等级仅有Cat.0(类别0,category 0)。然而,Cat.0的上下行传输速率较低(理论上限1Mbps),而可穿戴设备不但要求有视频通话和/或上网冲浪等高速数据吞吐能力,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移动性体验,显然常规技术无法充分满足可穿戴细分市场需求。鉴于此,3GPP在R13版本引入Cat.1bis终端能力等级,其在保持常规Cat.1终端能力等级的下行/上行(Downlink/Uplink,简称DL/UL)10Mbps/5Mbps数据速率能力的同时,将接收天线通道压缩到1条。特别的,Cat.1bis终端能力等级还能在R12及其以前的网络部署中正常工作,有极强的网络兼容能力。
客观上讲,在可穿戴细分市场领域,Cat.1bis特性的引入的确几乎满足了所有可见痛点(低成本、可接受的数据能力、小体积、低功耗等),但遗憾的是,由于单接收天线在下行覆盖能力平均约4dB的损失,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包含移动性、掉话率等主要指标)仍然无法避免的跟智能手机存在较大差距。
上述Cat.1bis为代表的可穿戴移动通信设备关键短板体现在下行覆盖能力上。在3GPP中,对增强覆盖指标上已有成功案例可循。3GPP在LTE R12版本起正式引入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简称MTC)技术,提供与2G终端类似功耗/成本表现,但具备更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迎合物联网需求。
首先,3GPP MTC技术经过R12的MTC、R13的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nhanced MTC,简称eMTC)两代演进,已经在R13Cat.M1终端能力等级上可实现相比常规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FDD)模式最高15dB的覆盖增强能力,完全足够弥补单接收天线引入的覆盖损失。
其次,在R14进阶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further-enhanced MTC,简称feMTC)中,新引入Cat.M2终端能力等级,虽然将原R13Cat.M1DL/UL1Mbps/1Mbps向上提升到R14Cat.M2DL/UL 4Mbps/7Mbps最高理论吞吐能力,但仍然跟Cat.1bis有差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23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钓竿箱
- 下一篇:存储器的内建自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