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4460.1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东;郑祥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联兴绿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56;E04B2/58;E04H9/02;E04B1/98;B32B13/14;B32B13/04;B32B3/08;B32B15/02;B28B23/02;B28B13/02;B28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张继鑫 |
地址: | 253034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墙板 第二保护层 第一保护层 承重骨架 混凝土层 耐碱玻纤网 发泡水泥 水泥砂浆 钢柱 侧向 结构刚度 结构抗震 抗侧刚度 钢梁 承重力 钢丝网 加固层 支撑件 板架 包埋 内贴 竖向 种板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本发明的内墙板结构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混凝土层和第二保护层。其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设置于混凝土层的两侧,且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水泥砂浆中。混凝土层包括发泡水泥构成的加固层,在发泡水泥内部包埋承重骨架,承重骨架包括钢梁、第一钢柱、第二钢柱、支撑件和钢丝网。本发明的承重骨架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由此得到的内墙板结构具有更大的结构刚度和抗侧刚度,结构抗震性能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板结构,具体涉及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房屋建造技术也得到提升,由于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装配式建筑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
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多种预制构件结构。例如,CN208235787U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面板,其包括连接成桁架的承重钢骨架和附加钢骨架;承重钢骨架包括钢梁和钢支撑杆件,钢梁的端部开设有螺栓孔,钢支撑杆件包括竖向支撑杆和斜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一端与钢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梁的端部之间连接斜向支撑杆;侧连接板连接于钢梁、斜向支撑杆以及附加钢骨架的交汇处,侧连接板与第二柱连接板连接;下连接板连接于竖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以及附加钢骨架的交汇处,钢梁的上部连接有上连接板;承重钢骨架和附加钢骨架的周围绑扎钢筋网,承重钢骨架、附加钢骨架和钢筋网被墙板基体包覆。墙面板将建筑物的承重钢骨架中的钢梁、支撑等受力构件与围护墙融为一体,以提高墙面板的装配化率。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装配化率和建造速度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在提高装配化率的同时具有更大的结构刚度和抗侧刚度,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具体地,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混凝土层和第二保护层;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且所述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所述水泥砂浆中;
所述混凝土层包括发泡水泥构成的加固层,在所述发泡水泥内部包埋承重骨架,所述承重骨架包括钢梁、第一钢柱、第二钢柱、支撑件和钢丝网,所述第一钢柱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柱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钢梁以及所述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从而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所述钢丝网固定连接于所述钢梁、第一钢柱和/或第二钢柱。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柱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进一步包括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柱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柱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钢梁为工型钢,其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之间的连接部,且所述上端面构成所述内墙板结构的顶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其作为与其他墙体连接的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内墙板结构的底部由外向内依次为底部保护层和底部混凝土层,且所述底部保护层的厚度为10-20mm,所述底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40-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联兴绿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联兴绿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4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架合一外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 下一篇:隔音板架合一外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