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诈骗群体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4965.8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8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万辛;李鹏;高胜翔;林格平;刘发强;孙旭东;刘瑶;吉立妍;宋东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杭州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安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诈骗 群体 识别 方法 | ||
一种诈骗群体的识别方法,包括有:步骤一、提取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之间的通话和短信话单,分别构建通话特征向量和短信特征向量,将所有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通话特征向量和短信特征向量输入诈骗行为特征提取模型,从而获得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诈骗特征指纹;其中,诈骗特征指纹用于标识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之间的诈骗行为程度;步骤二、根据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诈骗特征指纹,识别每两个疑似诈骗号码之间的区别度,并将相互之间区别度低的疑似诈骗号码构成一个诈骗群体。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能基于通话和短信话单,全面且准确的识别由诈骗行为接近的诈骗号码所构成的诈骗群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诈骗群体的识别方法,属于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通信信息诈骗技术防范工作不断深入,传统的电话诈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犯罪团伙正在用复杂多变的手法开展新型诈骗。新型诈骗一般以团伙作案为基础,通常利用号码篡改,伪装等方式,针对特定个体展开有套路、有剧本的精准诈骗活动,这类欺诈活动通常会造成重大损失,具有极高的社会危害性。
因此,如何以群体为单位,全面且准确的识别由诈骗行为接近的诈骗号码所构成的诈骗群体,从而有效防范电话诈骗, 已成为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诈骗群体的识别方法,能基于通话和短信话单,全面且准确的识别由诈骗行为接近的诈骗号码所构成的诈骗群体,从而有效防范电话诈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诈骗群体的识别方法,包括有:
步骤一、提取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之间的通话和短信话单,分别构建通话特征向量和短信特征向量,将所有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通话特征向量和短信特征向量输入诈骗行为特征提取模型,从而获得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诈骗特征指纹;
步骤二、根据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诈骗特征指纹,识别每两个疑似诈骗号码之间的区别度,并将相互之间区别度低的疑似诈骗号码构成一个诈骗群体,
将所有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通话特征向量和短信特征向量输入诈骗行为特征提取模型,诈骗行为特征提取模型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步骤11、将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通话特征向量和短信特征向量组合成一个话单融和特征向量;
步骤12、对每个话单融和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13、采用聚类算法,基于各个话单融和特征向量之间的密度,将所有话单融和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所有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分成多个诈骗簇;
步骤14、计算每个诈骗簇的诈骗行为程度值:其中,zd(c)是第c个诈骗簇的诈骗行为程度值,numc是第c个诈骗簇中的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对的总数,danger_rate(q)、victim_rate(q)分别是第c个诈骗簇中的第q对疑似诈骗号码的危险程度、和受害人号码的受害程度;
步骤15、将所有诈骗簇按照其诈骗行为程度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按照逐一增 1的顺序,设定每个诈骗簇的诈骗特征指纹;
步骤16、将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诈骗特征指纹设为其所属诈骗簇的诈骗特征指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取每对疑似诈骗号码与受害人号码的通话与短信的融合特征向量,并通过诈骗行为特征提取模型,获取每对疑似诈骗号码和受害人号码的诈骗特征指纹,可以获得诈骗号码在进行诈骗时的行为特征,并为诈骗团伙的识别提供基础,然后通过识别每两个疑似诈骗号码之间的区别度,发现诈骗行为接近的诈骗群体成员组,进而识别出诈骗团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杭州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安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杭州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安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49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