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5117.9 | 申请日: | 201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3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现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L67/02;C08L89/00;C08L33/04;C08K7/26;C08K3/22;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薄膜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聚酰亚胺20‑25份、二氧化硅气凝胶粉10‑20份、成膜剂5‑8份、三氧化二锑10‑15份、氢氧化镁2‑5份、涤纶树脂5‑8份、固化剂5‑8份、水10‑15份,薄膜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降低了薄膜的加工成本,制造出的薄膜具有隔热、阻燃、绝缘的效果,同时因为聚酰亚胺的成分,使得薄膜具有高耐热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塑料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特别是随着轻工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塑料层出不穷,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塑料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这两种传统意义上的塑料已经逐渐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但是,这种塑料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其中不耐高温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聚酰亚胺 20-25份、二氧化硅气凝胶粉10-20份、成膜剂5-8份、三氧化二锑10-15份、氢氧化镁2-5份、涤纶树脂5-8份、固化剂5-8份、水10-15份,采用了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一:将二氧化硅气凝胶粉、水加入到涤纶树脂中,进行高速混合,混合温度为80℃,混合时间为1~2H,得到底膜原剂;
步骤二:将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加入到底膜原剂中进行混合处理,混合温度为100℃,混合时间为1H;
步骤三:将聚酰亚胺加入到底膜原剂中进行高温混合,得到聚酰亚胺薄膜原液,混合温度为100℃,混合时间为2H;
步骤四:将成膜剂、固化剂加入到聚酰亚胺薄膜原液中进行混合处理,混合温度为100℃,混合时间为1H;
步骤五:将聚酰亚胺薄膜原液加入到成膜设备中进行制膜材料,冷却成型后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聚酰亚胺20份、二氧化硅气凝胶粉10份、成膜剂5份、三氧化二锑10份、氢氧化镁2份、涤纶树脂5份、固化剂5份、水1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聚酰亚胺25份、二氧化硅气凝胶粉20份、成膜剂8份、三氧化二锑15份、氢氧化镁5份、涤纶树脂8份、固化剂8份、水1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酰亚胺为缩聚型芳香族聚酰亚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酰亚胺由芳香族二元胺和芳香族二酐、芳香族四羧酸或芳香族四羧酸二烷酯反应而制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膜剂为蛋白成膜剂或丙烯酸树脂成膜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化剂为UV固化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薄膜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降低了薄膜的加工成本,制造出的薄膜具有隔热、阻燃、绝缘的效果,同时因为聚酰亚胺的成分,使得薄膜具有高耐热的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现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现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51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