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泵浦吸收、高功率输出的新型薄片激光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5905.8 | 申请日: | 201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6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张磊;雷訇;惠勇凌;姜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42 | 分类号: | H01S3/042;H01S3/091;H01S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泵浦 吸收 功率 输出 新型 薄片 激光器 结构 | ||
1.一种泵浦级联薄片激光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陶瓷框架,一个泵浦源,两个通过键合或焊接有不同增益介质的薄片,以及直通冷却液;两个陶瓷框架竖直放置,两个薄片分别为薄片A和薄片B,薄片A和薄片B平行镶嵌在陶瓷框架中;
此结构共包括五个面,分别为连接面(1)、薄片A上表面(2)、薄片A下表面(3)、薄片B上表面(4)和薄片B下表面(5);连接面(1)和薄片A上表面(2)之间所构成的区域为区域D;薄片A下表面(3)和薄片B上表面(4)所构成的区域为区域E;
薄片A下表面(3)和陶瓷框架的连接面(1)设置有相同波长高反膜;薄片A上表面(2)和薄片B下表面(5)设置有相同波长高反膜;薄片B上表面(4)设置有另一波长高反膜,同时薄片B下表面(5)设置有这一波长的半透半反膜,用于作为输出镜;泵浦源C置于区域D的中心位置;薄片A和薄片B增益介质位置相向放置;冷却液贯通区域D和区域E,且冷却液的流速相同,在薄片B下方不设置冷却液,以保证整个薄片激光器最终输出激光的光束质量;此薄片激光器结构,在保证大面冷却的同时,对单块薄片采用泵浦级联、腔内泵浦的方式;在两个陶瓷框架上方用一个镀膜的连接面(1)进行相接,用于对泵浦光进行反射;在连接面下方为泵浦源C,为一级泵浦所用,一级泵浦所发出的泵浦光直接照射到薄片A上,或者通过连接面(1)反射,照射至薄片A,在区域D中直通冷却液进行冷却,保证大面散热和泵浦光发光光谱稳定性;在薄片A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连接面(1)相同波长的高反膜,泵浦源B所发出的泵浦光,在由连接面(1)和薄片A下表面(3)形成的腔内进行振荡,来回反射的泵浦光多次被薄片A的增益介质吸收提高了泵浦均匀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级联薄片激光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薄片能够用不同增益介质的热沉衬底替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级联薄片激光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片A和薄片B为增益介质不同的薄片,其中薄片A增益介质的发射光谱与薄片B增益介质的吸收光谱大致相同,这就使得薄片A产生的激光能够作为薄片B的第二级泵浦光;在薄片A上表面(2)和薄片B下表面(5),设置有与薄片A产生激光相同波长的高反膜;通过第一级泵浦产生的激光λ1,在由薄片A上表面(2)和薄片B下表面(5)形成的腔内进行振荡,同时来回反射多次被薄片B的增益介质吸收,在增益介质中储能;虽然薄片A增益介质发射光谱和薄片B增益介质吸收光谱不完全相同,但由于薄片A上表面(2)和薄片B下表面(5)形成的振荡腔将激光λ1完全约束在腔内,完成第二次腔内泵浦,薄片B增益介质能够将激光λ1完全吸收,且在激光输出方向泵浦均匀性良好;在薄片B上表面(4)设置有最终输出波长的高反膜,同时薄片B下表面(5)设置有这一波长的半透半反膜,用于作为输出镜;薄片B增益介质在被λ1泵浦后,在薄片B上表面(4)和薄片B下表面(5)形成的腔内振荡,最终输出波长为λ2激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级联薄片激光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腔内泵浦,提高泵浦吸收效率的同时,运用泵浦级联的方法,第二次泵浦光波长与输出波长更为接近,降低激光过程中的量子亏损,再一次缓解增介质中的热负载,有效进行热管理,提高激光器的效率,延长激光器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59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