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灯圆头螺丝加压及风淋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6572.0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7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立车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F21V17/12;F21V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淋装置 圆头螺丝 大灯 加压 机械自动化 长度缩短 气动传动 生产效率 应用 | ||
1.一种大灯圆头螺丝加压及风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移动作业台、螺丝旋转装置、圆头螺丝加压装置、风淋装置、配光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作业台包括产品夹具、左右移送装置和前进移送装置:左右移送装置是由单轴伺服机械手安装在主体框架上的导轨上;前进移送装置是单轴机械手导轨组合成的,单轴机械手上装有产品夹具的基板,夹具的另一边固定在导轨上,机械手前后带动产品夹具基板移动;
产品夹具分为上部夹具和下部夹具,上部夹具对产品的圆头螺丝进行加压,所述上部夹具设置有电子尺,电子尺安装在上部夹具的支架上;
所述螺丝旋状装置安装在下部夹具下方,是由减速电机、万向联接器和升降气缸组成,可通过升降气缸进行升降,万向联接器与产品上的螺丝部位对应;然后通过电机旋转来对产品上的螺丝进行调整;
所述圆头螺丝加压装置安装在上部夹具上,包括传感器和气缸,通过气缸上的压杆对产品的圆头螺丝进行加压;
所述风淋装置设置在装置主体框架内部,包括高压喷头、移动气缸和集尘器,高压喷头安装在移动气缸上,通过气缸上下移动来对产品进行风淋,风淋的同时集尘器启动,通过管道把异物收集到集尘室;
所述配光系统包括配光摄像头、配光软件、暗室、单轴移动机械手、电脑;所述配光软件安装在电脑上,信号线与PLC通讯,控制机械手移动,然后机械手带动摄像头移动进行影象识别,然后传到电脑再传到PLC进行判定;
上述各装置通过信号线与PLC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可将感应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灯圆头螺丝加压及风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固定产品:产品放在下部安装夹具上,启动按钮,移动作业台前移,产品被锁紧装置固定,上部夹具通过气缸带动向下移动,上下夹具闭合;
S2:调光:下部气动装置将旋转的装置升起,与产品的螺丝头部位对准,通过与旋转装置连接的电机转头改锥头使产品上的螺丝一起转动,从而带动产品内的透镜一起动作。
S3:圆头螺丝加压:上部气缸带动夹具向下移动,移动到位后,夹具上的电子尺感应到透镜的位置到达设定位置,上部夹具的加压气缸向下加压,加压分一次,二次加压,压到位后,感应器亮,上部夹具升起;
S4:圆头螺丝加压完后,产品进入设备内部,上部气缸将高压喷头移动到产品的上方进行风淋。同时集尘器也启动对起来的异物进行收集;
S5:配光:产品风淋完后产品点亮,先确认灯泡是否正常开启,然后对灯光进行调整和判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大灯圆头螺丝加压及风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夹具通过电子尺的感应信号,传输到PLC,PLC发出指令控制电机启动,对调光螺丝进行旋转,当反射镜位置到达设定的条件,电子尺给PLC发送信号,PLC发送指令,控制圆头螺丝加压的气缸行动,把圆头螺丝压入固定卡扣内,然后上部夹具回到原位,下部夹具由移动工作台带动继续向前移动,到达指定的配光位置,夹具下部插头自动进行连接通电,灯泡进行点亮,同时上部的配光摄像头对光线进行确认,通过配光软件控制下部夹具的旋转电机,对调光螺丝进行调整,从而使光线达到要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大灯圆头螺丝加压及风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判定不良的标准及设定程序的方法如下:
1)判断产品不良与否的标准:V形模式、光量不良;
a.关于光度不良,与Master相比下降65%以下时,判定为N.G;
b.关于V形模式不良,水平区域上出现负角度时,判定为N.G;
2)设定程序的方法:设定灯泡误安装:
a.参数设定窗上通过如下方法设定光量不足的检测值:标示为与Master相比的百分比;
b.参数设定窗上通过如下方法设定对角度的检测值:用数值表示角度;
c.参数设定窗上通过如下方法设定像素距离之差:用数值标示像素的距离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立车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立车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65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