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光滑流控忆阻器模拟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6772.6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5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霞;常辉;宋庆海;袁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67 | 分类号: | G06F30/367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光滑 流控忆阻器 模拟 电路 | ||
1.一种二次光滑流控忆阻器模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网络、反相比例器、反相比例加法器、反相积分器和乘法器;
配置运算放大器U1,用于实现电流、电压信号转换,方便后面电路模块的设计;
配置反相比例加法器,用于实现多输入电压的相加,使其和作为输出电压且极性相反;
配置反相积分器,用于实现输入电压信号的积分运算;
配置乘法器,用于实现两端口输入信号乘积运算;包括第一乘法器UA1、第二乘法器UA2和第三乘法器UA3;
等效模拟电路包括两个闭环电路;其中,电阻网络、运算放大器U1、第一乘法器UA1、第二乘法器UA2、第三乘法器UA3、第一反相比例器U2、第二反相比例器U5、反相加法器U3和反相积分器U4,通过线路连接组成第一闭环电路;直流电压源V1,第11电阻R11和第12电阻R12连接组成第二闭环电路;
其中,第1电阻R1的一端与第3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作为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连接,第1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19电阻R19的一端、第三乘法器UA3的W引脚连接作为输出端;
第2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4电阻R4的一端、放大器U1的第2引脚相连接,第4电阻R4的另一端与放大器U1的第6引脚、第一乘法器UA1的X1引脚、第三乘法器UA3的X1引脚相连接;第21电阻R21的一端与放大器U1的第3引脚连接,第21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U1的第4引脚接电源VEE,第7引脚接电源VCC,第1引脚和第8引脚悬空;
第9电阻R9的一端与第一乘法器UA1的W引脚、第5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5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乘法器UA1的z引脚、第6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6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乘法器UA1的X2和Y2引脚接地,VS+引脚接电源VCC,VS-引脚接电源VEE;
第9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10电阻R10的一端、第一反相比例器U2的第2引脚连接;第10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一反相比例器U2的第6引脚、第13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一反相比例器U2的第3引脚接地,第4引脚接电源VEE,第7引脚接电源VCC,第1引脚和第8引脚悬空;
第12电阻R12的一端与直流电压源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第14电阻R14的一端、第11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11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并接地;
第15电阻R15的一端与第二乘法器UA2的w引脚、第7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7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乘法器UA2的z引脚、第8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8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乘法器UA2的X1和Y1引脚与反相积分器U4的第6引脚连接,其X2和Y2引脚接地,VS+引脚接电源VCC,VS-引脚接电源VEE;
反相比例加法器U3的第2引脚与第13电阻R13的另一端、第14电阻R14的另一端、第15电阻R15的另一端、第16电阻R16的一端连接;其第6引脚与第16电阻R16的另一端、第17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其第3引脚接地,第4引脚接电源VEE,第7引脚接电源VCC,第1引脚和第8引脚悬空;
第17电阻R17的另一端与反相积分器U4的第2引脚、第18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反相积分器U4的第6引脚与电容C1的另一端、第18电阻R18的另一端、第23电阻R23的一端连接;反相积分器U4的第3引脚接地,第4引脚接电源VEE,第7引脚接电源VCC,第1引脚和第8引脚悬空;
第23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二反相比例器U5的第2引脚、第22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第22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第二反相比例器U5的第6引脚、第三乘法器UA3的Y1引脚连接;第二反相比例器U5的第3引脚接地,第4引脚接电源VEE,第7引脚接电源VCC,第1引脚和第8引脚悬空;
第19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三乘法器UA3的z引脚、第20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第20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乘法器UA3的X2和Y2引脚接地,VS+引脚接电源VCC,VS-引脚接电源VE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67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