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动燃烧内加热式流化床干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6947.3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1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吴中华;徐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3/084 | 分类号: | F26B3/084;F26B21/00;F26B2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霍慧慧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脉动燃烧器 流化床干燥装置 空气预热器 脉动燃烧 内加热式 送风泵 热风 脉动燃烧技术 多孔布风板 流化床床层 能源利用率 传热效率 端部连接 加热干燥 生产效率 水平设置 污染排放 布风板 出料口 多管束 进料口 流态化 排气口 送风管 底端 连通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动燃烧内加热式流化床干燥装置,包括流化床,所述流化床上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及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预热器及脉动燃烧器,所述流化床床层底端设置有多孔布风板,所述空气预热器端部连接有热风送风泵,所述热风送风泵通过送风管连通至所述布风板;所述流化床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所述脉动燃烧器。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结合运用脉动燃烧技术与流态化技术,采用多管束脉动燃烧器在流化床内部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具有传热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且污染排放少等优点,同时能明显缩短干燥时间,挺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化干燥技术领域,涉及流化床干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脉动燃烧内加热式流化床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加热流化床使用的内加热方式一般为换热管束或加热板,其使用的加热介质一般是锅炉产生的蒸汽,在生产过程中,内热式流化床使用的热风量虽然比气流干燥流化床减少很多,但内部管式换热器任然要借助于蒸汽发生锅炉,不仅设备昂贵,运行及维护管理成本较高,设备的占地面积也较大;同时,干燥能耗较大,存在一定的污染。
脉动燃烧是一种高效低耗且污染排放较低的加热方式,脉动燃烧是指在声震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周期性燃烧过程。在脉动燃烧区内,压力强度、气流速度、温度和热释放率等参数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由于压力、速度的脉动,脉动燃烧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过程被强化,从而使得燃烧器具有很高的燃烧效率、热效率、燃烧强度和很低的污染物排放量。
因此,如果能够将脉动燃烧技术应用于流化床干燥中,将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节省成本。
通过对公开专利文献的检索,并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同的公开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行维护方便、能耗低、换热效率高且污染排放少的脉动燃烧内加热式流化床干燥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脉动燃烧内加热式流化床干燥装置,包括流化床,所述流化床上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及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预热器及脉动燃烧器,所述流化床床层底端设置有多孔布风板,所述空气预热器端部连接有热风送风泵,所述热风送风泵通过送风管连通至所述布风板;所述流化床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所述脉动燃烧器;
所述脉动燃烧器包括吹扫风机、预混合室、燃烧室、尾管、尾气去耦室、燃气供给室及控制单元,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连接所述预混合室,所述吹扫风机及燃气供给室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预混合室,所述预混合室内设置有火花塞;所述燃烧室的另一端连接尾管,所述尾管连接至尾气去耦室,所述吹扫风机、燃气供给室及火花塞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
而且,所述尾管为多管束尾管。
而且,所述尾管的长度等于所述流化床的床层长度。
而且,所述尾气去耦室连接至所述空气预热器。
而且,所述脉动燃烧器的个数为2~3个。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脉动燃烧内加热式流化床干燥装置,流化床床层底端设置有多孔布风板,空气预热器端部连接有热风送风泵,热风送风泵通过送风管连通至布风板;流化床内水平设置有若干脉动燃烧器,由于脉动燃烧高燃烧率与高传热效率,较之以燃油锅炉供热干燥能耗降低,传热效率提高,能耗降低约20%,对流传热效率提高将近20%;燃烧产物中的污染物(CO,NOX)浓度较稳定燃烧明显降低,CO排放降低50%,NOX排放降低至1%;多管束脉动燃烧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初期投资大幅降低,运行维护方便。
2、本发明的脉动燃烧内加热式流化床干燥装置,尾管为多管束尾管,能够提高物料与尾管的接触面积,保证物料充分干燥,提高传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6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