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岁组织中菌类存在的鉴定方法及菌类对太岁形成必需性的评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6997.1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C12Q1/68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白海静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岁 组织 菌类 存在 鉴定 方法 形成 必需 评定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岁组织中菌类存在的鉴定方法及菌类对太岁形成必需性的评定方法,该鉴定方法为:a、测定太岁组织块的溶解温度;b、制备太岁组织溶解液;c、使用一次性针头滤器过滤太岁组织溶解液,使不能通过滤膜的菌类富集在滤膜上,支原体则通过滤膜保留在滤液中;d、取出步骤c的滤膜并切碎,然后采用CTAB法提取DNA;e、选定五大菌类各自的阳性对照菌,并按步骤b~d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f、五大类菌存在的鉴定:以滤液为扩增模板来鉴定支原体,以滤膜上菌体提取的DNA为扩增模板来鉴定其它4大类菌。应用本发明,可测定出5大类菌的存在状况,准确获得太岁中菌类构成信息,为更快更准地探明其生物属性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岁组织中菌类存在的鉴定方法及菌类对太岁形成必需性的评定方法。
背景技术
太岁是一种在中国古籍中有记载,现代又不断被发现的神秘物体,其在生物界的地位一直在探索之中。由于太岁多发现于土层中,无叶绿素等光合作用色素,因此,揭示其生物分类归属基本都是从研究其菌类构成入手。
从1992年发现的现代首例太岁被鉴定为粘菌起,以后发现的太岁就一直被解释成粘菌复合体,但至今却没有一例用分离粘菌培养成太岁或其类似物的验证性报道,更多研究者转而更多关注其它菌类在太岁中的存在情况。通过培养方法分离到的菌类有细菌、粘细菌、真菌、酵母,通过分子方法获知的菌类有古菌、放线菌。目前,在细菌(包含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古细菌、真菌(包含酵母)、支原体等微生物5大类菌中,太岁中已经检出了4大类,仅支原体的存在情况没有报道。
检测到的某大类菌是否均存在于太岁组织的任何部位,已获知的太岁中菌类信息的研究中,不论是培养法还是非培养法,在测试取样时,基本都是取自太岁组织内部的单独样品,其结果能否完全代表太岁整体情况尚不可知。另外,培养方法分离到的菌类,还存在样品污染和操作污染的问题。换言之,自现代太岁发现26年来,对太岁中存在的菌类大类尚没有彻底明确,当然也没有准确的测试方法。
若用培养法完成已检测到菌类的多位点重复验证,和证明未检测到菌类的存在情况,工作量浩繁周期长,还面临古菌、粘菌、支原体培养难、纯化难、易污染,甚至不生长等多个障碍。若用非培养方法完成上述工作,理论上比培养方法简便,但也面临如下难题:
第一,无适合太岁组织特性的材料处理方法。太岁组织难以被彻底破碎,导致其中菌类裂解释放DNA的机会差别很大,获得的菌类基因信息就会片面。
第二,无适合去除太岁中多糖、聚乙烯醇等多羟基类物质(均呈多糖反应,文中统称为多糖)干扰的方法。太岁中多糖类物质含量极高,提取DNA的去多糖阶段,多糖类物质呈絮团状沉降,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去除掉。伴随多糖类物质的去除,DNA也损失巨大,往往是提取失败,因而形成了一个奇怪现象,即太岁在涂板培养时出菌很多(尤其是细菌),却提取不到DNA。
第三,目前没有用一个样本全部说明各大类菌存在与否的非培养方法。此问题的关键是提取不到太岁中所含菌类的全部基因组,这除有上述第一、第二条原因外,还由于不同菌类提取DNA的方法不同,往往顾此失彼,不能用同一个样本同时提取到。
第四,目前没有对某类菌在太岁整体水平上的存在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即是当发现某类菌在太岁中存在时,不能辨别出是外界感染,还是机会性存在,还是真正存在。只有真正存在的菌类,对太岁形成才是必需的,研究这类菌,才能为破解太岁之谜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太岁组织中菌类存在的鉴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用一个样本获得各大类菌全部基因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就是提供一种菌类对太岁形成必需性的评定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空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太岁组织中菌类存在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6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