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驱虫的花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7280.9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0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岳阳;冷毓;陈栋;刘丙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常青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0 | 分类号: | A01G9/00;A01G27/00;A01G27/02;A01M29/12;B05B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虫 放置凹槽 支架 花架 给水管道 主体支架 盖板 蓄水箱 给水 次支架 下水孔 表面设置 内部设置 限位凹槽 蓄水海绵 流水槽 排水孔 下表面 旋钮 蚊虫 驱赶 电线 杀死 点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驱虫的花架,包括蓄水箱、盖板、主体支架、第一支架、次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流水槽、限位凹槽和放置凹槽,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底侧设置有给水凹槽,且给水凹槽的表面设置有下水孔,所述盖板设置在给水凹槽的内部,且盖板上设置有旋钮和排水孔,所述主体支架固定在蓄水箱的下表面,且主体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电线,所述放置凹槽与第四支架相连接,且放置凹槽的内部放置有驱虫香,所述给水管道的设置在次支架的内部,且给水管道的顶端与下水孔相连接,且给水管道的末端与蓄水海绵相连接。该可自动驱虫的花架,设置有放置凹槽和驱虫香,在放置凹槽的内部放上点燃的驱虫香,可以有效的杀死或者驱赶蚊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驱虫的花架。
背景技术
花架又称为绿廊、花廊等,花架以其活泼的造型、色彩和植物表现,共同营造了集使用功能和景物观赏等为一体的景观空间,花架可作遮荫休息之用,并可点缀园景,花架设计要了解所配置植物的原产地和生长习性,以创造适宜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和造型的要求,一般的花架形式均具一定的体量,如宽度、高度、长度及面积等尺度要素,花架在平面构图的形式上和立面造型、色彩的表现上,都有独立或相对独立布置的设计特点,加之与攀缘植物的密切结合,就构成了极具特色的、将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融合在一起的景观形式。
现有的花架一般设置在室外,并且花架上攀附有藤蔓或者放置有花盆等植物盆栽,这样一般会成为蚊虫的栖息地,使得花架附近多蚊虫,现有的花架一般不具有驱虫的功能,同时现有的花架需要人工定期进行浇水养护,护理成本较高,精力消耗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驱虫的花架,旨在解决现有的花架一般设置在室外,并且花架上攀附有藤蔓或者放置有花盆等植物盆栽,这样一般会成为蚊虫的栖息地,使得花架附近多蚊虫,现有的花架一般不具有驱虫的功能,同时现有的花架需要人工定期进行浇水养护,护理成本较高,精力消耗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自动驱虫的花架,包括蓄水箱、盖板、主体支架、第一支架、次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流水槽、限位凹槽和放置凹槽,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底侧设置有给水凹槽,且给水凹槽的表面设置有下水孔,所述盖板设置在给水凹槽的内部,且盖板上设置有旋钮和排水孔,所述主体支架固定在蓄水箱的下表面,且主体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电线,所述电线的一端位于主体支架的外部,且电线的另一端与小型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与主体支架相连接,且第一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通过转动轴与驱虫风扇相连接,所述次支架的顶端固定在蓄水箱的下表面,且次支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次支架的内侧,且第二支架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海绵,所述第三支架固定在主体支架的两侧,且第三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第四支架,所述蓄水海绵放置在第四支架的内部,且蓄水海绵的上表面放置有花盆,所述流水槽设置在第四支架的内部,且流水槽位于蓄水海绵的一侧,并且蓄水海绵的内侧内部放置有给水管道,同时流水槽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放置凹槽,所述限位凹槽设置在第四支架的一端,且限位凹槽的内部放置有阻水板,所述放置凹槽与第四支架相连接,且放置凹槽的内部放置有驱虫香,所述给水管道的设置在次支架的内部,且给水管道的顶端与下水孔相连接,且给水管道的末端与蓄水海绵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给水凹槽与盖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盖板的表面均匀分布有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下水孔共设置有四个,且下水孔均匀分布在给水凹槽的底部,并且下水孔的截面面积小于排水孔的截面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俯视结构呈“U”字形,且第一支架共设置有六个,并且第一支架关于主体支架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驱虫风扇设置在第一支架的中间位置,且驱虫风扇的左右两端与第一支架之间均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架共设置有六个,且第三支架均匀分布在主体支架的两侧,并且第三支架的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常青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丹徒常青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7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