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电隔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7418.5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7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D·K·瓦布内格尔;R·W·帕尔默;J·M·格里尔;M·H·布德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量子联合有限合伙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4 | 分类号: | H02G1/04;F16G11/05;F16G1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电构件 耦接构件 电隔离器 流体密封 柔性介电构件 非导电膜 隔离装置 介电流体 密封接合 第一端 非弹性 柔性电 相对端 轴颈式 锚定 排出 填充 延伸 配置 | ||
一种电隔离器包括柔性非导电膜和非弹性柔性介电构件,所述介电构件轴颈式设置在膜中并且从膜的第一端延伸到膜的第二端。第一和第二耦接构件锚定到介电构件的端部。膜的端部以密封接合的方式与耦接构件紧密配置,以使得耦接构件流体密封膜的端部,并且将介电构件流体密封在膜内。膜填充有介电流体,以便排出在膜和介电构件中的任何空气。耦接构件适于耦接到电隔离器的相对端处的物体。
本申请是2015年03月2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580023178.0的发明名称为“柔性电隔离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柔性电隔离装置,其中的一个示例用于更换通电的电力线或用于在通电的电力线上方的光学地线或静线(static wire)的架线更换。
背景技术
存在许多示例,在此提供了其中的一些,其中申请人认为提供有伸缩性载荷的、电绝缘的、柔性隔离构件是有益的,该构件是耐天气的并且有利地还可以提供以回转或沿着柔性构件的长度的其它相对运动的形式的旋转,以便减轻扭转载荷和/或剪切载荷。已经提到的一个示例是用于更换,或申请人分别称为的对电力线导体或静线的导体更换或重架线。其它示例可以包括例如当用于将架线工从直升机悬挂时以进行电力线维护工作的对在直升机下方的吊索线中的柔性隔离构件的使用。
如将公知的,架空电力线使用一个或多个相的导体来在电网内输送电力。架空电力线可以用于从发电厂到高需求的中心的大量输电,并且用于在高需求的中心内的配电。导体通常由支撑结构在地面上方支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此称为通电导体的通电传输线可能暴露于恶劣的天气条件,或变得过载。劣化或过载的导体必须在之前称为导体更换的该一般流程中更换。静线可以穿过导体上方以将通电导体屏蔽于雷击。偶尔,可以是传统静线或另外可称为架空地线、屏蔽导线、地线等或可以是在此统称为静线的光学地线(OPGW)的静线必须在称为导线更换的过程中更换。在导体更换或导线更换过程期间,通常有利的是使用牵引导线而不是牵引绳索,该牵引绳索可熔化、断裂或另外地当暴露于高电压环境时如果潮湿或脏则失效。当牵引导体或静线时发生高电压环境,因为每一个可经受由于邻近于例如承载69kV或更大的一个或多个高电压通电导体的显著感应电压。因此,有用的是使用牵引导线而不是牵引绳索。牵引导线的使用使在牵引导线和导体或要被更换的静线之间的柔性电隔离连杆的使用成为必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因此包括或包含(因为在此可互换使用这些术语)柔性的、绝缘的、隔离连杆,构件或装置(同样在此可互换使用这些术语),以在一个示例中将旧的、要更换的、现有的导体或静线与牵引导线或导线绳索分离和电隔离,以便消除在旧的导体或静线和导线绳索之间的循环电流。
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可概述为电隔离器,其包括:
a.柔性非导电膜,例如具有第一和第二相对端的管;
b.非弹性柔性介电构件,其具有第一和第二相对端,该介电构件轴颈式设置在膜中,并且从膜的第一端延伸到所述膜的所述第二端;
c.第一和第二耦接构件,其分别锚定到介电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膜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密封接合的方式与第一和第二耦接构件配合,以使得第一和第二耦接构件流体密封膜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也就是说,在膜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周围提供流体密闭或防漏密封,并将介电构件流体密封在膜内,也就是说,提供将介电构件密封在膜内的的流体密闭或防漏密封;
d.膜填充有介电流体,以便排出在膜和介电构件中的任何空气;
e.第一和第二耦接构件适于耦接到电隔离器的相对端处的物体。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和第二耦接构件包括锚定元件,并且其中一个锚定元件插入到介电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每一端中,以便在其中锚定耦接构件。
锚定元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缆绳端接头插头。每一个耦接构件可包括与缆绳端接头插头配合的至少一个凹缆绳端接头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量子联合有限合伙公司,未经量子联合有限合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74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