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位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7536.6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7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雷帮军;徐光柱;潘璠;黄强;夏平;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九感科技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32 | 分类号: | G06K9/32;G06K9/34;G01F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李相雨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位 自动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位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从待识别水尺图像中提取出水尺区域,并对所述水尺区域进行分割,获取所述水尺区域中水尺头部的多个带状区域和水尺测量部分的多个带状区域;根据所述水尺头部的所有带状区域各自的高度构成的向量,获取所述向量对应的水尺编号和所述水尺编号对应的水尺零点高程;获取所述水尺测量部分的所有带状区域的边界中位于水面上方的最后一个边界,并获取所述最后一个边界与所述水面的交叉点,以及所述交叉点的水位读数,将所述水位读数和所述水尺零点高程相加,获取所述待识别水尺图像的水位识别结果。本发明实施例实现水位的自动识别,方法简单高效,且识别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位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位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位水尺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港口码头等工程中,用以观测地下水位和海洋潮汐水位的变化。
人工观读水尺是航道人员获取水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字航道条件下,自动水位站自动采集水位方式逐步取代人工观读方式,自动水位站采用气泡式水位计。但由于水温、水密和水位大幅变化,会打破气管压力与水位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影响水位采集的准确性。因此,目前通过人工观读水尺的水位与自动水位站采集的水位进行比测,是提高自动水位站采集水位准确率的最有效方法。
将人工观读的水位与自动水位站采集的水位进行比测获取最终水位的方法一般分为观读、查阅水尺编号对应的水尺0点高程、计算水位和水位比测四个步骤。其中,水位观读采用多次观读水尺,一般在三分钟内完成,将多次观读结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水位观读结果作为最终观读数据;然后根据水尺桩的编号查询水尺桩的0点高程,将最终观读数据和0点高程相加,计算得出最终观读水位;最后将最终观读水位与自动水位站实时采集的水位进行比对,若两者之间的误差在预设范围内,如小于5厘米,则将人工观读水位作为正确水位,否则将自动水位站采集的水位作为正确水位。
比测的频率越高水位数据越准确,每次比测需要专业人员到现场观读,个别航道处辖区水位配布比较密,工作量较大,由于需要进行计算,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的水位获取方法费时费力、准确性差且容易出错的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位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位自动识别方法,包括:
从待识别水尺图像中提取出水尺区域,并对所述水尺区域进行分割,获取所述水尺区域中水尺头部的多个带状区域和水尺测量部分的多个带状区域;
根据所述水尺头部的所有带状区域各自的高度构成的向量,获取所述向量对应的水尺编号和所述水尺编号对应的水尺零点高程;其中,所述水尺编号与所述水尺零点高程之间的关联关系预先存储;
获取所述水尺测量部分的所有带状区域的边界中位于水面上方的最后一个边界,并获取所述最后一个边界与所述水面的交叉点,以及所述交叉点的水位读数,将所述水位读数和所述水尺零点高程相加,获取所述待识别水尺图像的水位识别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水位自动识别装置,包括:
从待识别水尺图像中提取出水尺区域,并对所述水尺区域进行分割,获取所述水尺区域中水尺头部的多个带状区域和水尺测量部分的多个带状区域;
根据所述水尺头部的所有带状区域各自的高度构成的向量,获取所述向量对应的水尺编号和所述水尺编号对应的水尺零点高程;其中,所述水尺编号与所述水尺零点高程之间的关联关系预先存储;
获取所述水尺测量部分的所有带状区域的边界中位于水面上方的最后一个边界,并获取所述最后一个边界与所述水面的交叉点,以及所述交叉点的水位读数,将所述水位读数和所述水尺零点高程相加,获取所述待识别水尺图像的水位识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九感科技有限公司;三峡大学,未经湖北九感科技有限公司;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7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