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维保管理线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8089.6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8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基;周裕文;林聿中;张政国;潘正祥;单杰;陈昊旻;谢波林;朱凯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L5/00;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5011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管理 系统 | ||
1.一种智能维保管理线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槽本体(11)、用以将线槽本体(11)悬挂的悬挂结构(14)、用以盖合线槽本体(11)的顶盖(13)、用以检测线槽本体(11)表面第一实时应力的第一应力计(111)、用以检测线槽本体(11)上的第一实时漏电量的第一漏电检测仪(112)、用以定位线槽本体(11)的第一实时位置的第一定位单元(113)、用以控制第一应力计(111)、第一漏电检测仪(112)、第一定位单元(113)的第一控制单元(2)、远程处理单元(3)、用以进行报警的报警器(7)、移动终端(6)、用以在第一控制单元(2)、远程处理单元(3)之间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单元(4)和用以在远程处理单元(3)、移动终端(6)之间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单元(5);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将第一实时漏电量、第一实时应力、第一实时位置通过第一通信单元(4)发送至远程处理单元(3),远程处理单元(3)在第一实时应力大于第一预设应力或者第一实时漏电量大于第一预设漏电量时发送“线槽本体(11)报警”指令给第一控制单元(2)和发送第一实时位置、“线槽本体(11)故障”信号给移动终端(6),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接收“线槽本体(11)报警”指令控制报警器(7)进行报警;
还包括用以进行防火的线槽穿越防火区、设置于线槽穿越防火区上的防火填塞(12)、设置于线槽穿越防火区上、一端连接于防火填塞(12)、在其受力带动防火填塞(12)的可拉扯导线、连接于可拉扯导线、用以在可拉扯导线受力带动防火填塞(12)断开的无线开关和用以检测防火填塞(12)表面第一实时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21);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将第一实时压力发送至远程处理单元(3),远程处理单元(3)在第一实时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发送“无线开关断开”指令给第一控制单元(2)和发送“防火填塞(12)损坏”信号至移动终端(6),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接收“无线开关断开”指令控制无线开关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维保管理线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检测顶盖(13)顶端第二实时应力的第二应力计(131)、用以检测顶盖(13)上的第二实时漏电量的第二漏电检测仪(132)和用以定位顶盖(13)第二实时位置的第二定位单元(133);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通过第二实时应力、第二实时漏电量和第二实时位置发送给远程处理单元(3),所述远程处理单元(3)在第二实时应力大于第二预设应力时发送“顶盖(13)踩踏报警”指令给第一控制单元(2)、在第二实时漏电量大于第二预设漏电量时发送“顶盖(13)漏电报警”指令给第一控制单元(2)和在第二实时漏电量大于第二预设漏电量时发送“顶盖(13)漏电报警”指令、第二实时位置给移动终端(6),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在接收“顶盖(13)踩踏报警”指令或者“顶盖(13)漏电报警”指令时控制报警器(7)进行报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维保管理线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检测悬吊结构的第三实时应力的第三应力计(141)、用以检测悬吊结构实时振动量的振动计(142)和用以检测悬吊结构第三实时位置的第三定位单元(143);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通过通信单元将第三实时应力、实时振动量和第三实时位置发送至远程处理单元(3),所述远程处理单元(3)在第三实时应力大于第三预设应力时发送“攀爬报警”指令给第一控制单元(2)、在实时振动量大于预设振动量时发送“异常振动报警”指令给第一控制单元(2)和在实时振动量大于预设振动量时发送“异常振动报警”指令、第三实时位置发送至移动终端(6),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接收“攀爬报警”指令或者“异常振动报警”指令控制报警器(7)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80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