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IMU信息的双目视觉里程计定位方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8327.3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汤淑明;黄馨;顿海洋;卢晓昀;张力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22/00 | 分类号: | G01C22/00;G01C21/16;G01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征点 双目视觉 里程计 预设 匹配 定位技术领域 同步数据采集 运动信息获取 特征点检测 一致性算法 动态物体 时刻位置 随机抽样 先验信息 选择机制 运动信息 空间点 鲁棒性 描述子 三角化 实时性 融合 分类 解耦 位姿 采集 图像 | ||
本发明属于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IMU信息的双目视觉里程计定位方法、系统,本发明方法包括:通过双目视觉里程计和IMU,在t时刻进行同步数据采集;基于双目视觉里程计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特征点检测和描述子提取,根据IMU得到的先验信息进行特征点的环形匹配,得到第一特征点;对第一特征点进行三角化形成空间点云,根据预设的特征点选择机制对第一特征点进行分类,并基于预设数量选取各分类的第一特征点;根据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进行位姿的解耦估计,获取载体相对于t‑1时刻的运动信息,并基于该运动信息获取载体t时刻位置。本发明避免了动态物体导致的错误匹配,提高了双目视觉里程计的定位精度、鲁棒性和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IMU信息的双目视觉里程计定位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在智能车及智能机器人应用中,定位技术是载体安全运动的关键技术之一。定位技术对于速度控制、路径规划、碰撞避让等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定位技术有GPS定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和惯性导航定位。GPS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举世闻名的全球定位系统,然而卫星信号的多径效应会导致较大的定位误差。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中,由于遮挡物较多,卫星接收器无法接收到三个以上的卫星信号,导致其无法解算出满足精度要求的绝对位置。惯性导航系统通过对载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行积分,在短期内提供较高精度的导航信息,然而定位误差随时间增长不断累积。
双目视觉里程计是目前研究众多的一种定位技术,其应用广泛,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用于运动估计。近些年来,由于图像处理硬件和软件的进步,相机逐渐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成为智能车及智能机器人的重要元件。然而,在动态物体较多、光照变化的场景中,双目视觉里程计不能保证特征匹配的正确性,导致定位估计精度下降。与此不同的是,IMU自主性好,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快速提供一个初始估计。鉴于IMU和双目视觉里程计的互补性,融合IMU信息的双目视觉里程计实现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提高双目视觉里程计的定位鲁棒性和实时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融合IMU信息的双目视觉里程计定位方法,所述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通过装设于特定载体的双目视觉里程计和IMU,在t时刻进行同步数据采集;
步骤S200,基于双目视觉里程计采集到的图像进行ORB特征点检测和ORB描述子提取,根据IMU得到的先验信息进行特征点的环形匹配,得到第一特征点;
步骤S300,对所述第一特征点进行三角化形成空间点云,根据预设的特征点选择机制对所述第一特征点进行分类,并基于预设数量选取各分类的第一特征点;
步骤S400,基于步骤S300得到的各分类的第一特征点,根据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进行位姿的解耦估计,获取所述载体相对于t-1时刻的运动信息,并基于该运动信息获取载体t时刻位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方法在步骤S400之后还包括步骤S500:
步骤S500,基于步骤S400获取的载体相对于t-1时刻的运动信息,通过卡尔曼滤波更新IMU的陀螺仪偏置和加速度偏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基于双目视觉里程计采集到的图像进行ORB特征点检测和ORB描述子提取,根据IMU得到的先验信息进行特征点的环形匹配,得到第一特征点”,其方法为:
步骤S211,将双目视觉里程计采集得到的t时刻左侧图像和右侧图像分别按照预设尺寸划分为多个图像块,并在每个图像块中提取预设数目的ORB特征点;
步骤S212,采用非极大值抑制的方法,使得到的特征点均匀的分布在对应的图像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8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