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化天然气取样及连续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8648.3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5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张超;毕晓星;邢楠;余定波;尹国华;陈海平;吴健宏;任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1/22;F17C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李晓红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系统 取样探头 取样管线 深冷腔体 密闭 气化 液化天然气 连续收集装置 出口连接 连续收集 取样 在线分析系统 天然气 充液管线 取样系统 在线分析 组分参数 连通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取样及连续收集装置,包括:取样系统,包括LNG取样探头,在所述LNG取样探头的前端形成密闭深冷腔体;取样管线,穿设在所述LNG取样探头内;LNG充液管线,穿设在所述LNG取样探头内并与所述密闭深冷腔体连通;气化系统,所述取样管线的一端穿过所述密闭深冷腔体与所述气化系统连接,所述气化系统用于气化所述取样管线输送来的LNG样品;在线分析系统,与所述气化系统的出口连接,用于对气化后的天然气样品进行在线分析,并提供气质组分参数;连续收集系统,与所述气化系统的出口连接,用于连续收集气化后的天然气样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取样及连续收集装置,具体是与天然气气相色谱分析仪配合使用,可用于LNG接收站码头贸易交接、LNG槽车装车计量等LNG组分分析(最终提供热值)应用场合,属于LNG取样和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LNG是超低温的液体混合物(通常操作温度在-130摄氏度以下),且极易气化,液体在细微温度和压力变化影响下都容易产生组分的快速分馏气化,在气化前获得真实的、能够代表管道内液体混合物比的流动LNG样品,存在很大的难度。为此,LNG样品在气化前必须保持过冷状态,不得有任何组分分馏气化;气化后也应确保气体组分混合比与液体组分比完全一致,才能确保气相色谱分析仪结果与样品液体组分一致,满足贸易交接要求,满足计量精度、重复性等标准要求,避免过大的经济损失。因此,LNG进入气化器之前的取样装置,以及被气化后的天然气样品收集装置,对分析结果准确性和代表性影响很大。
下面围绕以上两方面介绍现存技术可能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LNG通过取样探头从取样点进入LNG气化器,取样探头的绝热性能是取得代表性样品的先决条件。现有技术多采用复合绝热材料、真空绝热或二者的结合方案,普遍认为采用真空绝热的保冷效果较好。但是,尽管采用业内高水平的真空绝热设计(10-4Pa)仍无法避免由热辐射产生的漏热现象,而现实中应用的LNG取样探头真空绝热设计水平远低于10-4Pa。也有专利为抑制LNG在进入气化器前发生分馏,考虑将LNG在进入气化器加热前控制在超临界状态下,实现LNG在超临界理想状态下的彻底相变,避免组分分馏。此种方法需严格控制LNG达到超临界压力以上,需精确设计结构尺寸以达到理想的相变效果。一旦取样点处压力发生变化,如无法调整压力控制元件的设置,可能改变预先设定的取样流量和压力,使超临界相变过程失效。
(二)另一方面,连续取样流程需设置样品储气罐,用来收集整个取样期间的天然气样品,收集后再输送到取样钢瓶中。储气罐的结构设计应确保全程无损失取样,且无前次取样的组分残留,无漏气现象的发生。而现有的收集装置多采用单一压力容器设计,存在样品混合和充装不均匀的问题。或采用带有机械部件的压力容器设计,易产生运动部件摩擦卡涩、非均匀进样或漏气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取样及连续收集装置,能够适应多种取样压力,有效抑制LNG样品提前气化,同时能够确保样品全程收集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化天然气取样及连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样系统,包括LNG取样探头,在所述LNG取样探头的前端形成密闭深冷腔体;取样管线,穿设在所述LNG取样探头内;LNG充液管线,穿设在所述LNG取样探头内并与所述密闭深冷腔体连通;
气化系统,所述取样管线的一端穿过所述密闭深冷腔体与所述气化系统连接,所述气化系统用于气化所述取样管线输送来的LNG样品;
在线分析系统,与所述气化系统的出口连接,用于对气化后的天然气样品进行在线分析,并提供气质组分参数;
连续收集系统,与所述气化系统的出口连接,用于连续收集气化后的天然气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8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