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8888.3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2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绳 限位槽 通用型 无槽 排放 穿缆孔 相对设置 卷筒体 直线槽 存储 内六角螺钉 方案设计 分割线处 过渡区域 收放设备 通用性强 轴向方向 轴向相邻 常规的 环形槽 位置处 分块 去除 收放 整齐 分割 重复 制作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主要包括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等,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由相对设置的无槽段和相对设置的直线槽段构成,无槽段处分割将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分为左限位槽和右限位槽,穿缆孔A位于一处无槽段的中间分割线处,直线槽段分别轴向相邻排列并沿轴向方向重复此结构,左限位槽、右限位槽最终通过无槽段上的内六角螺钉安装在卷筒体上,卷筒体对应穿缆孔A位置处设置穿缆孔B。本发明采用分块的环形槽设计,缆绳逐圈过渡区域为无槽段,并采用常规的方法去除,易于制作,能够使各种性能的缆绳排放整齐一致,使用效果良好,且易于实现,可应用于各种收放设备的缆绳收放与存储;通用性强,易于实施,并能够适应不同特点的缆绳存储;方案设计新颖,国内外未见相同类型的技术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缆绳收放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
背景技术
在缆绳收放设备里,需要将细长的缆绳收放卷绕在储存卷筒上,缆绳长度大多从几百米至几千米,甚至到上万米,缆绳工作方式分为释放、回收和存储三种工况。为了将细长缆绳整齐有序地排放在卷筒上,通常需要在卷筒上设置缆绳限位槽。
有一种拖曳线列阵声纳,其拖曳体由细长拖缆及线阵组合而成,细长拖缆卷绕在卷筒下部,上部布放线阵,拖缆布放的整齐度会直接影响线阵的排放是否整齐。影响缆绳排放整齐度的因素通常与缆绳长度、缆上张力变化及逐圈步进的距离是否均匀一致有关。
目前针对缆绳排放整齐问题,国内外的收放设备均在储缆筒体上采用缆绳限位槽技术进行排放限位,限位槽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a.螺旋槽形式;b.C形槽形式;c.Lebus槽形式。螺旋槽为螺旋状通槽,类似于螺纹形式;C形槽为360°环周槽,有直环线和螺旋线两种分布形式;Lebus槽为分段式错半位直槽加斜槽组成,通常在360°范围内直槽有4段,且每段直槽之间由斜槽进行连接。
上述三种形式的限位槽在加工和使用上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螺旋槽为一根连贯槽,在实现方法上类似于螺纹加工,易于实现,但第二层反方向排放时会容易造成落槽混乱,因此多应用于单层排放;C形槽为相互独立的360°槽,易于实现,但缆绳排放时在逐圈过渡的区域绳槽突出部分会对缆绳产生额外的挤压,因此多应于无铠装包覆层的拖缆;Lebus槽为一根连贯槽,360°环周范围内由直线槽、折线槽交替组成,且从起点至尾部所有槽为一根连续的槽,每段槽的尺寸、间隔根据缆绳的特性参数确定,Lebus槽不易实现,加工成本高,但排缆效果好,尤其是极长的缆绳也适合。Lebus槽源自于国外一家公司,有特殊的工艺及设计方法,目前属于定制产品。螺旋槽和C形槽可直接在卷绕的筒体上加工制作也可独立成型分半安装于筒体上,Lebus槽通常分半安装于筒体上。目前国内的收放设备通常采用C形槽的形式较多,极少数产品会选购定制国外的Lebus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主要包括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穿缆孔A、无槽段A、直线槽段A、无槽段B、直线槽段B、直线槽段C、直线槽段D、卷筒体、左限位槽、右限位槽、内六角螺钉、穿缆孔B,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由相对设置的无槽段A、无槽段B和相对设置的直线槽段A、直线槽段B、直线槽段C、直线槽段D构成,无槽段A与无槽段B处分割将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分为左限位槽和右限位槽,穿缆孔A位于无槽段A的中间分割线处,直线槽段A和直线槽段C、直线槽段B和直线槽段D分别轴向相邻排列并沿轴向方向重复此结构,左限位槽、右限位槽最终通过无槽段A和无槽段B上的内六角螺钉安装在卷筒体上,卷筒体对应穿缆孔A位置处设置穿缆孔B。
所述直线槽段A和直线槽段C与直线槽段B和直线槽段D之间错开半个缆位槽即P/2进行安装。
所述卷筒体上设有内六角螺钉的安装孔,各安装孔定位时预先要错开半槽位分布。
所述穿缆孔B修磨光滑,防止缆绳意外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88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