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9117.6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1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格平;戚梦苑;沈亮;李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G10L25/51 | 分类号: | G10L25/51;G10L25/24;G10L25/06;G10L25/18;G10L25/21;G06N2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李相雨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类型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语音;将待识别语音输入至预设的网络识别模型,得到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网络识别模型为通过样本数据对随机森林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预设数据训练得到的。本发明实施例将网络类型识别的过程自动化实现,效率较高,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且网络识别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建立,满足精确度需求;预先通过大量样本数据建立网络识别模型,适用于VoIP通话;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VoIP电话的出现使得难以准确地根据号码判断主叫方网络类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话(即电话)按照呼叫发起方选择的网络类型通常可以分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以及网络电话;具体地,固定电话主要为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电话(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PSTN)、移动电话主要为蜂窝移动网络电话,网络电话即基于IP的语音传输(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
具体地,VoIP电话是一种语音通话技术,其经由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来达成语音通话与多媒体会议,也即经由互联网来进行通信。
VoIP电话与传统的PSTN电话具有明显区别。首先,VoIP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信号数据编码进行压缩处理,把经压缩处理的语音信号数据按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标准进行打包,再经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送至接收地,最后将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互联网传送语音的目的。
其次,传统电话使用公众电话网作为语音传输的媒介;而VoIP电话则是将语音信号在公共交换电话网和Internet之间进行转换,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封装,转换成IP数据包;此外,IP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用同一带宽资源,改变了传统电话由单个用户独占一个信道的方式,节省了用户使用单独信道的费用。由于技术和市场的推动,将语音转化成IP包的技术已变得更为实用且价格相对低廉,这也是VoIP电话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然而,VoIP电话,使得运营商或被叫方难以准确地根据号码判断主叫方网络类型。目前,运营商或被叫方判断主叫方网络类型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主叫号码判断,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在编号规则上有显著区别因此容易判断,但VoIP电话的出现使得根据号码判断对方网络类型出现了困难;具体地,VoIP电话在发起呼叫时可以通过平台任意修改号码,致使很多VoIP电话伪装成了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号码,用以迷惑被叫,因此难以根据号码准确判断对方的网络类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VoIP电话的出现,使得难以准确地根据号码判断主叫方网络类型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类型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识别语音;
将待识别语音输入至预设的网络识别模型,得到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网络识别模型为通过样本数据对随机森林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预设数据训练得到的。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类型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语音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语音;
网络识别模块,用于将待识别语音输入至预设的网络识别模型,得到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网络识别模型为通过样本数据对随机森林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预设数据训练得到的。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网络类型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9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