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9338.3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5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旭 |
主分类号: | G06Q20/02 | 分类号: | G06Q20/02;G06Q20/08;G06Q20/38;G06Q2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送 电子支付 商户终端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商户平台 支付账号 机构申请 命令完成 移动终端 支付账户 注册账号 绑定 商户 存储 关联 更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商户、用户以及支付机构三方之间的电子支付,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商户终端基于与用户的交互将用户的一个或多个支付账户与用户的注册账号进行关联绑定以生成支付账号池,并将所述支付账号池存储在商户平台装置;根据预先规定的支付规则,所述商户终端发起商品支付推送请求,并通过所述商户平台装置向支付机构申请所述商品支付推送请求;根据所述商品支付推送请求,所述支付机构将商品推送支付命令推送至用户所持移动终端,并向所述商户终端通知商品推送支付状态;用户根据所述商品推送支付命令完成支付,所述支付机构确认商品推送支付命令并更新所述商品推送支付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商家和用户普遍采取电子支付形式进行付款消费,即通过应用程序APP申请对接第三方支付的调用接口(SDK、API形式),然后商家按照第三方支付系统协议格式生成支付二维码,消费者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开启对应第三方支付电子完成扫码支付。该模式已普遍适用于网站支付、电视盒子订阅支付等场景。
但是,这种支付流程要求用户必须采用扫码等形式才能完成,比较费时繁琐。尤其对于及时购买支付场景下,在支付耗时较长的情况下,会影响用户最终消费达成率。因此,可通过开发更为便捷的电子支付流程,更好的促成用户最终消费支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上述电子支付流程需进行扫码支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应用在商户、用户与支付机构三方之间实现即时购买支付场景的电子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支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商户终端基于与用户的交互将用户的一个或多个支付账户与用户的注册账号进行关联绑定以生成支付账号池,并将所述支付账号池存储在商户平台装置;
根据预先规定的支付规则,所述商户终端发起商品支付推送请求,并通过所述商户平台装置向支付机构申请所述商品支付推送请求;
根据所述商品支付推送请求,所述支付机构将商品推送支付命令推送至用户所持移动终端,并向所述商户终端通知商品推送支付状态;
用户根据所述商品推送支付命令完成支付,所述支付机构确认商品推送支付命令并更新所述商品推送支付状态。
优选地,所述支付账号池包括同一个支付机构的不同支付账户,或不同支付机构的不同支付账户;所述商户终端基于与用户的交互将用户的一个或多个支付账户与用户的注册账号进行关联绑定以生成支付账号池,并将所述支付账号池存储在商户平台装置的步骤包括:
所述商户平台装置将所述支付账号池发送到所述支付机构并存储,通过所述支付机构管理所述支付账号池;
所述支付机构授权认证所述支付账户和\或商户终端用户的注册账号,并向通过授权认证的商户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优选地,所述支付机构授权认证所述支付账户与商户终端用户的注册账号,并向通过授权认证的商户终端分配终端标识的步骤包括:
动态刷新并实时获取所述支付账号及商户终端的可信安全等级,所述支付机构判断所述支付账号及商户终端的可信等级和可信分值;
当所述支付账号及商户终端的可信等级和可信分值低于阈值时,所述支付机构授权认证所述支付账户及商户终端用户的注册账号,并向通过授权认证的商户终端分配终端标识;
当所述支付账号及商户终端的可信等级和可信分值达到或者恢复到不低于阈值时,则在预设周期内不执行所述支付机构授权认证所述支付账户和商户终端用户的注册账号,或对所述支付账户和商户终端用户的注册账号择一执行授权认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旭,未经陈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9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