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野皂角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0035.3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冯素玲;李影影;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9K11/65;B82Y20/00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皂角 一步水热法 合成荧光 荧光 高压反应釜 棕黄色溶液 棕黄色液体 合成路线 滤膜过滤 生物毒性 水热反应 天然原料 产率 晒干 水中 洗净 量子 离子 冷却 合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野皂角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的方法,将洗净晒干后的碳源野皂角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高压反应釜中于180‑220℃水热反应25‑29h得到棕黄色液体,再将得到的棕黄色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孔径为0.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荧光碳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合成路线简单易操作,野皂角为天然原料廉价易得,不需多次处理,合成的荧光碳点量子产率高,且生物毒性底,适用于多种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化荧光碳点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野皂角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04年,Xu等人报道了利用电弧放电来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的方法,并且在电泳法纯化产物的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可以放出明亮荧光的碳材料,并将其命名为碳点,由此碳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随着对于碳量子点更加深入的研究,人们在它的合成,性能和应用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碳量子点的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成本也比较低,在材料制备领域有很大的优势,在医学成像设备、微小的发光二极管、化学传感器、光催化反应等的很广的领域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合成荧光碳点的方法有很多种,自从碳量子点被首次发现以来,人们开发出了许多合成方法,如电弧放电法、激光消融法、电化学氧化法、超声法、微波法和水热法等,其中水热法因其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可控被认为是制备高荧光碳点的最佳方法。但是现在很多用于合成荧光碳点的方法还是受到了诸多限制,所以有必要研制一种廉价﹑绿色﹑高量子产率的材料为碳源合成高量子产率碳点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合成工艺简单且原料廉价易得的以野皂角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以野皂角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洗净晒干后的碳源野皂角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高压反应釜中于180-220℃水热反应25-29h得到棕黄色液体,再将得到的棕黄色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孔径为0.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荧光碳点。
本发明所述的以野皂角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0.5g洗净晒干后的碳源野皂角分散于1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高压反应釜中于200℃水热反应27h得到棕黄色液体,再将得到的棕黄色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孔径为0.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荧光碳点,该荧光碳点的荧光强度为971。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合成路线简单易操作,野皂角为天然原料廉价易得,不需多次处理,合成的荧光碳点量子产率高,且生物毒性底,适用于多种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取洗净晒干后的野皂角0.5g和去离子水10mL搅拌混合均匀并置于50mL高压反应釜中,于180℃分别水热反应25h、26h、27h﹑28h、29h得到棕黄色溶液,再将得到的棕黄色溶液冷却至室温后通过孔径为0.22μm的滤膜过滤,用移液管取所得的滤液0.1mL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LS55 型荧光光谱仪,日本分光公司)分别测定所得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见表1。
表1 水热反应时间对荧光碳点合成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0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